全港4100公里渠管部分開始老化 渠務署擬年花六億未來15年大翻新
撰文:陳蕾蕾
出版:更新:
窩打老道早前因路陷需緊急維修,令繁忙時間交通受影響,事件揭示本港的污水、雨水渠開始老化。渠務署正計劃大幅提升現時的渠管檢視及維修工程,有意將現時每年約1億元的相關開支,大幅增加至每年5至6億元。2017《施政報告》亦提到將分階段進行渠道勘查工作,推行風險為本的惠化雨水渠及污水渠工程計劃。
渠務署在全港管理的渠管,加起來長度有4100公里,包括約1800公里的污水渠及約2300公里長的雨水渠。一條渠管,一般可使用約40至50年,而本港渠管的平均「管齡」約29年,但當中約1800公里的渠道已使用了30年以上,正開始老化,若出現損耗,會令路面有下陷危機。
+1
渠務署於2012年為全港雨水及污水渠進行風險評估,研究長遠修復策略,並分別考慮渠道塌陷概率及後果的因素,制定處理的先後次序,並將分階段實行。被評為高風險的渠道,即達至第四級的「可見將來有塌陷危險」及「已塌陷或有即時塌陷危險」,將於數年內分階段檢查及修復。
渠務署目前每年使用約一億元,用作檢視及維修約25公里長的渠管。面對渠管開始老化,渠務署署長唐嘉鴻表示,正計劃為全港的渠道,進行長時間、大規模的檢視,他形容,有關計劃有如檢視香港的「血管」。渠務署計劃,明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於數年內檢視約250公里長的渠管。他並預計,在未來的15年內,每年會動用五至六億元,進行有關工作。換言之,未來15年,檢視渠管的費用,會達75至90億元。他透露,沙田、觀塘、深水埗、黃大仙等區域,有較多老化的渠管。而未來將會進行檢視渠管工程的主要公路,包括龍翔道,屆時約有100米的路段,要用無坑挖法方法進行檢視,務求令對交通的影響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