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倡珠海飛地建屋 陳劍青:應優先發展閒置用地
為解決土地短缺問題,民間智庫組織「博匯」提出「海上飛地」及「飄浮社區」,包括向珠海租地填海,造地120平方公里,並以郵輪作過渡性房屋。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質疑,將未來人口規劃至1000萬人口太多,認為政府應優先處理閒置用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委員王坤認為,現時珠江三角洲的發展速度高於香港,若向珠海借地,相信只是「一廂情願」。不過,由於郵輪較填海或土地改劃節省時間,他同意可作過渡性房屋。
「博匯」報告就香港規劃終極人口作推算,建議以1,000萬人作規劃目標。報告指出,根據香港目前人口 739萬人,假設將外來才人和勞工計算在內,按每年增長率0.7%,即約每年5萬人,並預留備用60萬人容量,直至2050年約有1,000萬人口。
陳劍青:1000萬人口太多
陳劍青指出,將未來人口規劃至1,000萬並不現實,更有「做大條數」之嫌。根據統計處數字,統計署估算香港人口到2043年的822萬人頂峰後,隨後會逐漸減少,他質疑數字主要針對外來人口。對於計劃預留備用60萬人容量,他認為非常「危險」,他指出,「不可逆轉性」是土地開發的原則之一,由於土地開發後便不能重回原本的功能,變相會破壞生態,「土地預多咗,吉咗是否會變做鬼城?海填咗,生態就冇咗。」
他又質疑,相關建議以解決房屋問題之名進行大灣區發展,將香港人口「大遷移」,再把外來人口移入本士。他擔心一旦實行會引發「中港矛盾」。對於以郵輪作過渡性房屋,他直言「不實際」,認為政府應優先處理閒置用地,及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即使閒置土地或棕地零散,亦可「散有散用」,不一定要建成新發展區。
王坤:向內地借地只是一廂情願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委員王坤認為,現時珠江三角洲的發展速度高於香港,若向珠海借地,相信只是「一廂情願」。他又指,香港人未必同意向內地借地,加上涉及技術性問題,最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更在「十九大」中提及將「環保」及「綠化」作策略之一,直言:「要問大陸拎地,談何容易?」
他又指,現時填海需顧及生態及環境,不少港人均反對填海,若於內地填海,或對當地不公:「已所不欲,物施於人,如何反對填自己的海,但又於他人地方填海,實在有點兒那個。」
至於以郵輪作過渡性房屋,他認為此提議較可取,甚至可作長期房屋。他解釋,郵輪較填海或土地改劃節省時間,對環境破壞較少,更可成為香港特式,「香港有的是海,海又不能隨便填,可作多管齊下的方法。」他又認為郵輪比劏房好,更符合安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