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園綵燈會明開幕 今年首設「波波池」供市民尋月
康文署明日(30)起,會一連9日於維園舉辦中秋綵燈晚會。今年展覽有別往年,首次引入互動形式,並引入本地藝術家設計。在展區「尋月」中,參加者可置身100個氣球「波波池」中尋找月亮。藝術家陳翹橋表示,希望參加者可享受展品,故不會特意限制參加者活動,直言:「跑都得,跳都得!」
此外,展區「團.圓」更會懸掛300個燈籠,燈籠由300名市民自行繪畫,包括長者、讀寫障礙兒童、南亞裔人士等。
康文署表示,連同沙田、青衣公園展覽,活動支出約700萬。維園設有4個展區,預計入場人數60萬。
首設互動展區 參加者在「波波池」中尋月
在「尋月」展區中,現場有100個雲朵氣球,當中設有一個大月亮,參加者可在氣球中尋找「尋月」,拍打月亮時更會閃燈變色。
藝術家陳翹橋表示,參加者無年齡限制,每次限4人,每人玩四分鐘。他又指,希望參加者可享受盡情展品,故不會特意限制參加者活動,直言:「跑都得,跳都得!」不過,為保障安全,展品外有四名工作人員當值。
他解釋,近年綵燈會沒有互動形式的展品,故希望打破傳統,使市民可更主動參加綵燈會,而非純觀賞形式。他又指,展品籌備需時,單與康文署商討已花近一年時間。
展品懸掛300個燈籠
此外,展區「團.圓」更會懸掛300個燈籠,燈籠由300名市民自行繪畫,繪畫年齡由小孩至老人不等,包括讀寫障礙學生、少數族裔。展品設有鈴響,當風吹過時更會發出聲響。在燈籠下,更設有不同光影裝置,包括兔子及由不同語言組成「團圓」裝置等。
藝術家吳潤康表示,燈籠自5月起派發,他自行接觸不同社會人士,以集合300個燈籠。他又指,希望透過集合不同燈籠,營造「團圓」氣氛,「他們會與家人或社區中心一起畫燈籠,最印象深刻是一個南亞裔人士不識字,但卻親手在燈籠寫上中秋節。」
此外,其餘2個展區更包括「漫遊星月夜」,及以長衫為主題的花燈。前者由鄧崇放設計,設有20乘20米面績的LED銀河裝置,四周3個燈塔,寓意親情、友情及愛情,當中更有不同故事。因應長衫及紮作於今年納入非物資文化遺產,後者邀請本地紮作師傅歐陽秉志製作以女衫造型的花燈,女裝布料全參考香港30至70年代的時尚花紋,包括吉祥、幾何、淨色圖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