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者「看得到的電影」 靠口述影像 「盼更多人理解我們視角」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視障人士對畫面的空白,由他們的話語來彌補,這就是口述影像。第七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明日(22日)開幕,連續兩年設口述影像體驗,不論健全還是視障人士,在影院中,均閉眼、只靠耳機旁述,同步觀賞電影,藉此提倡共融。
開幕禮前的免費社區放映體驗場中,所有觀眾都靠耳機一把女聲旁述,帶領大家遊走電影裏的場景、拼湊無對白時的畫面。一套戲的時間裏,一起笑、一起疑惑、一起領悟,雖不少健全人士笑言「跟唔到」,但有同場的視障人士坦言口述影像可令他們更了解電影,如為何在某場景,所有人會笑,亦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視角」。

《性福滿路女主角Rachel Wotton的服務對象是殘疾人士,》是當日的播放電影,紅傘象徵性工作者。(電影劇照)

開幕禮前的免費社區放映體驗場中,於電影資料館播放主題有關澳洲專業性工作者Rachel Wotton的紀錄片《性福滿路》(Scarlet Road),其客人逾半是殘障人士,片中藉她的經歷探討性權與人權。70分鐘過去,主持問「有幾多人由頭到尾忍到,無除眼罩?」觀眾席不足一半人舉手,電影廳內哄堂大笑,亦傳出「唔慣」、「真係跟唔到」的回應。

Jacky(右)及Tommy(左)表示,口述影像服務,可以推動到他們看電影。(鄭秋玲攝)

口述影像拯救空白 理解電影主脈絡

不過同一電影廳中,對於先天弱視、最遠只能看到身距6米物件的Jacky,以及先天失明、僅剩光感的Tommy,口述影像是讓他們更了解電影的一扇門。他們認為口述影像是客觀陳述,口述影像員在沒對白時,加入描述,如場景轉換、擺設、角色衣飾、表情等。往往令觀眾發笑、感觸、或恐懼的,大部分都是源於這些不會發出聲音的媒介,而口述影像填補這些空白,讓他們同步理解情節,甚至是電影的主脈絡。

正如今場紀錄片《性福滿路》,口述影像員Michelle每見畫面中有紅傘,便會提及,尤其是當集會及發布會時出現,讓Jacky、Tommy意會到,那物件象徵性工作者的權利,「就好似黃絲帶代表傘運。」

點解所有人都喺度笑?係咪做咗咩手勢呢?有口述影像,我就可以即刻知道。
視障者Jacky
國際特赦組織舉辦「第七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鄭秋玲攝)

Jacky和Tommy平日都喜歡看電影,之前均體驗過口述影像服務,Jacky對上一次看的口述電影是《十年》,而Tommy較深印象的是《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和《導火新聞線》。若無口述影像服務,Jacky坦言會少了看電影的誘因,「點解所有人喺度笑?係咪做咗咩手勢?有口述影像,我就即刻知道。」Tommy說「好似睇《同盟》咁,廣告後咁啱都係無對白,就會心急問屋企人(套戲)發生緊咩事。」

Jacky和Tommy都希望有更多健障人士一同體驗口述影像,認為接觸過的人會更易理解視障者的「視角」,「問路唔會再係講呢邊、嗰邊……」他們不約而同笑言,當聽到有人會用幾多點鐘去指示方向,「會覺得呢個人識嘢喎……哈哈哈……」

《鍵盤救地球》揭幕 90%場次設通達服務

今年國際特赦組織舉辦的「第七屆人權紀錄片電影節」,精選13齣電影,分別舉辦10場社區免費放映,並在百老匯電影中心售映9場。電影主題圍繞捍衛人權,有7個場次更會提供口述影像服務,包括今年的開幕電影首映《鍵盤救地球》,抽絲剝繭各國政府日趨張狂的網絡監控,訪問多位目前流亡世界各地的「洩密者」,包括記者、社運人士及黑客等,踢爆國家級監控手段。

除了以「人權律師」為主題的台灣紀錄片《進擊之路》外,其他電影如,探討難民同志權益的《兵哥情人逃出伊拉克》、毋忘慰安婦傷痛歷史的《等不到的道歉》、窺探封閉國家的《黑市救北韓》等等,均會提供中文通達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