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議會:教育制度被扭曲 壓力源於「入大學」期望

撰文:鄧麗婷 趙楚翹
出版:更新:

過去一周,本港接連發生多宗學生自殺個案。有中學生今日在「城市論壇」上指,師長對學業成績有要求,加上社會存在「分數等如一切」的價值,令學生長期受壓,強調學生自殺非因不成熟,而是對生存失去動力。教育評議會關注駐校教育心理學家不足,學友社則認為新高中課程的術科門檻過高,埋沒學生興趣。

有中學生指,社會認為分數代表一切,故師長對學業成績有要求,令學生長期受壓。(資料圖片)

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今日探討學生自殺議題。中學生議會發言人黃泳其表示,壓力來自師長對自己的學業有所期望,老師不時提醒學生入大學率偏低,家長要求子女盡全力溫習,學生卻希望有玩樂的時間。但她稱,年青人甚少願意與父母溝通,因為當中存在代溝,強調學生自殺非因不成熟,只因對生存失去動力。

社會價值觀被扭曲 生涯規劃不受重視

黃直言,「分數等如一切」的價值觀在香港根深蒂固,令學生長期處於家人和社會壓力之下,根本無暇思索自己真正興趣,以致「高不成低不就」,漸漸失去生存意義。她又指,即使學校有生涯規劃課程,家長也會覺得「無用」,因為無助升讀大學。

駐校教育心理學家不足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大眾媒體圖文並茂描述自殺個案,容易令受情緒困擾的學生顧影自憐及對號入座。何表示,香港現時的入大學率僅18%,社會人士認識每間中學時,首要關心的往往是入大學率,故形成學校之間出現競爭。他亦稱,現時每七所學校才有一個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形容是嚴重不足,促請教育局實施「一校一教育心理學家」,以抒解學生壓力。

新高中門檻高 由專才變通才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稱,學生壓力沉重主因是香港教育過分注意競爭,以及視成績好為成功的單一指標。他稱,新高中課程的術科課程門檻過高,嚇怕有藝術才能的學生,改為選擇易取高分的科目,只求升讀大學,變相埋沒興趣。他認為,課程發展處應負很大責任,因新高中的課程埋沒了學生的多元才能發展,認為大學收生應更有彈性,專才學生應有酙情收生要求。

社會認定成功在於工作及成績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社會氣氛仍然傾向重視工作及成績,忽略享受的過程。他認為,三三四制度與大學環境的衍接不足,或令學生難以融入大學校園生活。

求助熱線

學友社學生熱線:25033399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香港心理衛生會熱線:27720047
東華關懷熱線:25480010
明愛向晴熱線: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