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系畢業生暫緩「跟師父」走入基層學校 盼為學生成就夢想

撰文:何敬淘
出版:更新:

即將踏入9月,許多人都會打開人生的新一頁。不少學生都會戰戰兢兢地走入新班房,而懷着又緊張又期待的心情開展新學年的,還有一班即將走入基層學校的「項目老師」,當中包括三名來自本地大學法律學院的畢業生:鄭希琳、郭梓樂和曾卓君。
三人都選擇在投身法律界前,花一年時間走入基層學校,他們自言最希望透過自身,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最希望的,是助學生建立目標,助學生邁向夢想踏出一小步。

曾卓君、鄭希琳和郭梓樂(左至右),參加了志願組織Teach4HK的計劃,將以「項目老師」的身份走入基層學校任教一年。(鍾偉德攝)

曾卓君、郭梓樂和鄭希琳,分別畢業自港大、中大和城大的法律學院,三人的背景各有不同,其中希琳和卓君已完成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但在投身律師行實習之先,他們一同參加志願組織Teach4HK的計劃,將以「項目老師」的身份走入基層學校。

相信獲得比犧牲多

接下來一年的時間,他們獲得的薪水與常規教師、甚至合約教師也相差一截,外人看來或許是一個「蝕底」的決定,但他們反而相信,他們所獲得的會比犧牲的多

談起試教的經歷和對新學年的期待,三人都滔滔不絕地分享。(鍾偉德攝)

目標是扶基層學生一把

來自城大的希琳直言,一年的時間不算長,「十年後回望,如果這一年過得不好,都是很短的時間,但如果有啟發和收穫,我相信對生命長遠都有好大的影響。」而參加是次計劃,希琳指想扶有需要的學生一把:「坦白講,我覺得名校的學生不需要我,他們本身的學習動力已經高,但我想幫一些學習動力都較低的學生。」

發現基層學生無動力上學 連家長亦問可否請假

早前一班「項目老師」有機會走入學校試教兩星期,希琳才發現,基層學生的處境來得較她所想的糾結:「基層學生可以無動力到,連他們的家長都問可不可以請假不返學,我本身以為他們只是返咗學不想聽書,但原來連返學的動力也沒有。」希琳口中的這班學生,只是小學生,早在小學時期已經對學習如此提不起興趣。

三名「項目老師」都曾就讀本地中、小學和大學,深感本地教育制度的優點和缺點。(鍾偉德攝)

過來人想幫落後者尋回學習動機

說起學習動機,來自中大的梓樂也深有同感,「我自己在中三前都沒有認真學習英文,一直都沒有興趣,也不了解英文原來那麼重要,到中三才急起正追,追得相當吃力。」梓樂在早前的課堂上也經歷過,跟不上課程的學生在堂上放紙飛機和拋擦膠,課後都要和學生詳談,了解他們的需要。

回望自己的過去,梓樂認為以往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根本不明白為何要學習,也不知道自己日後的路應該怎麼走。梓樂相信,一行24人的「項目老師」各有不同的經歷和背景,配上學校原有的教師,會讓學生有更多啟發,更完全地掌握社會的現況,有助他們建立明確的目標。

卓君(中)相信,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自己,從中建立個人目標。(鍾偉德攝)

為學生埋下良善的種子:除賺錢要做對社會有影響力事情

而畢業自港大的卓君就更相信成績不是一切:「許多人都覺得公開試成績好,就是叻,就是好學生,但我不覺得是這樣。」卓君相信學校的教育除了提升學生的成績,還應該讓學生掌握待人處事的技巧。

卓君最希望的,是幫助學生找到奮鬥的目標:「早前試教期間,有一堂講職業,有個學生講:『做咩都得啦,I want to make a lot money(我想賺好多錢)』。我希望幫學生認識自己更多,日後除了賺錢,還會用自己的長處做些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事,就算他們只是小學生,但都想在他們身上埋下這樣的種子。」

教人期待的校園「魔力」

早前試教的兩星期,他們直言也「甩碌」過,學會了不少課堂管理的技巧,但他們也親身體驗過校園的「魔力」。其中希琳最深刻的一幕是課後與本來不願聽書的學生談起她的筆袋:「同學開始主動向我分享她的文具,文具上的卡通人物我逐個逐個認出來。自此,她喜歡和我聊天,連在課堂上也會主動回答問題。」

開學在即,三人都坦言有點緊張,又相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