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樂邨55載】父子兵打理雜貨店廿載 街坊情濃曾助迷路長者歸家
從觀塘APM向協和街方向上行,小店間人聲鼎沸,已感受到老社區的屋邨味道;再右轉月華街,便見一列只有7層高的屋邨,清幽的環境,猶見昔日香港的影子。一對在這裏經營雜貨店20多年的父子兵,說起多年來邨內的點滴,最深刻曾為迷路長者奉上溫暖人心的熱茶,最終助他歸家。對於和樂邨重建無期,二人均有感屋邨殘舊,冀和樂邨可盡快重建,給予長者們一個「新家」。
屹立觀塘55載的和樂邨,早前被房委會納入22條具重建潛力的舊屋邨之一,不過除已敲定重建的華富邨外,政府仍未計劃重建其餘屋邨,意味和樂邨重建無期。
70多歲的胡先生早於90年代初在和樂邨開辦雜貨店,現時與50多歲的兒子一起打理店舖。大胡先生認為,和樂邨街坊十分有人情味,不少居民會來光顧,打招呼時都能喊出對方的名字,曾經有長者在附近四處遊蕩,他發現後邀請長者在雜貨店門外坐下休息,喝一杯熱茶,然後通知警方處理。小胡先生補充,有時店外都會看到長者不慎跌倒,作為一個普通人,都會立刻上前幫忙扶起,召救護車,毗鄰商戶亦會二話不說加入幫忙,發揮社區的力量。
小朋友長大 雜貨店「阿叔」依舊
老胡先生憶述往事,過往見過不少小朋友隨父母到雜貨店,只要送贈小朋友一顆瑞士糖,已令他們樂透半邊天,大胡先生笑言小朋友每次都會叫他「阿叔」。「那些年」的小朋友隨年月成長,不少已遷到別處居住,每次回來和樂邨探親、時路經雜貨店時仍會打招呼。「阿叔」說已不認得誰是誰,但感受到當時的孩童已長大了。
對於和樂邨應否重建,兩位胡先生均表支持,小胡先生指,本身和樂邨較多長者居住,屋邨漸趨殘舊,但近年和樂邨才加裝升降機及其他利民設施:「不能這麼自私,有時須要隨時代前進。」他坦言,雜貨店經營困難,難敵超級市場,估計店舖從此消失,街坊之情將隨歲月淡去,不過仍希望和樂邨可重建,給予長者們一個「新家」。
前居民:呢度標記左香港起飛
1965年搬入和樂邨,曾居住該處30個年頭的前觀塘區議會副主席梁芙詠指,和樂邨當時於她而言,是個十分理想的安居住所。「以前好多屋都無露台,我當時一去到個單位,我就覺得好似豪宅咁!」和樂邨為廉租屋邨,當時與其他徙置大廈不同,有獨立廚房與廁所;田字型的設計,亦讓用家可自由間隔房間。
以前大多市民居住環境惡劣,住屋可謂首要需求,和樂邨便提供一個清幽環境,省卻市民住屋煩惱。梁憶述有不少創業人士當時居於和樂邨,指如重建屋邨將感可惜,「因為呢度標記左香港起飛」。
住50多年老街坊:我見證住開山起樓
85歲的譚婆婆居住在和樂邨第一幢落成的長安樓,「幢樓一落成,我就入住,一住就住左50幾年。」譚婆婆指以前的廉租房都只有公眾廁所,衛生情況欠佳,而且較少政府樓會有露台,故她指「當時知道分到去和樂邨,好開心㗎,因為有新樓住。」居住了超過半個世紀,譚婆婆可以說是見證和樂邨的歷史的變遷,「以前月華街只不過係一座小山,我見證住開山起樓」。如果和樂邨重建,譚婆婆指自己不希望搬走,「一來都住慣了,二來搬得來都無幾多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