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訊號預警學生輕生念頭 家長學生需正視
撰文:劉淩鋒
出版:更新:
「預防勝於治療。」對於無可挽回的自殺行為,預防顯得更為重要。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認為,學生遇到壓力甚至有輕生念頭時,日常行為、情緒和生理三方面均會發出警號。他建議,無論學生自己,抑或家長應留意這些個人轉變,並且在適當時候向外尋求協助。
留意三大輕生訊號
1. 日常行為改變
突然改變喜好:例如以往很喜歡的事物,可能會變得不喜歡
生活習慣改變:例如日常由吃得多或睡得多,變成吃得少或睡得少
2.情緒改變
想法會變得負面,覺得沒有希望,甚至認為自己不被重視
由以往多言變得沉默,情緒可能由平靜變得十分波動
可能因小事惱怒或痛哭
3. 生理變化
例如經常出現肚痛、頭痛等徵狀
發現子女有以上訊號,家長可以怎麼辦?
家長應接受子女也有壓力
多聆聽子女的分享,讓他們表達自己想法
假若子女不想上學,不要只認為他們懶惰而忽略他們的壓力
應避免說「讀書是會有壓力」等語句,以免子女覺得父母不了解他們的壓力
假如學生發現自己出現預警訊號,應該如何面對壓力?
可主動找別人直接傾訴,不宜只在社交媒體分享感受
不要認為尋求輔導是懦弱的表現
主動尋求協助,同時要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透過運動等方式減壓,亦可作適當發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