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開心網上求助 一句「加油」或有反效果

撰文:蔡靜心
出版:更新:
本月7日一名15歲中四男生在黃大仙墮樓不治。(資料圖片)

近年中學、大學生自殺個案增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表示,近年機構接獲的青少年求助反而不斷減少,由廿年前約佔兩成,下降至目前僅佔約5%。青少年轉而於網上平台透露愁緒,但友人及網友過於簡單的回覆,如「加油」、「take care(保重)」,甚至是「好快無事」、「我仲慘」等回覆,不但不起作用,甚或有反效果,令他們更覺孤獨及無人明白自己。

曾展國分析,現時大學、中學生不少為獨生子女,成長期間在家庭內受到的關注及保護較多,反而令他們的抗逆力低、解難能力弱。而近年學習氣氛轉變,成績等同學生唯一成功指標,令他們倍感壓力。當他們遇上困難,又認為自己或家長未能解決時,便易萌死念。

而年輕人的情緒受困時較易察覺,若果發現他們對喜歡的事物提不起勁、將自己重要的事物,如寵物託付他人、食欲變差、變得沉默及垂頭喪氣、失眠,應多加關心,直接與他們傾談並細心聆聽:「不一定要認同事件,但要認同他們的感受,才會令他們不覺孤獨。」

他建議家長可以從小為子女作生命教育,讓他們明白學業並非生活中的唯一事項,而每個人都各有長處,並且日常多稱讚他們,但切勿過分保護,並培養他們的解難能力,如不要過分協助他們做功課,及讓他們幫忙做家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