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長遠規劃 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項目培育人才提升臨床技能
2025年將是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的永久大樓將於明年年底分階段啓用,《中醫藥發展藍圖》亦將同期正式公布。隨著社會對於高質素中醫藥人員的需求將日益增長,如何培育新一代中醫藥專業人才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有見及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攜手合作,在「中醫藥發展基金」的資助下推出「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項目」。此計劃旨在提升本地中醫師和中藥從業員的臨床技能和知識水平,為未來中醫醫院及中醫藥業界發展儲備人才。
培育中醫藥未來棟樑 三方協作助力香港醫療發展
「推動中醫藥持續發展,需要有策略地培養本地人才。人才是成功營運香港中醫醫院的要素。」中醫藥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教授, BBS, JP說道。「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項目」於2023年11月正式開展。培訓項目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醫務衞生局以高規格形式合作舉辦,涵蓋多個專業主題培訓,至今已安排近100位香港註冊中醫師和中藥從業人員參與,為中醫藥行業儲備及培養一群高水平的中醫理論和臨床骨幹人才,為香港中醫醫院投入服務做好準備,促進本地中醫藥業健全及可持續地發展。
蘇教授強調,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務衞生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及其轄下培訓單位和基金諮詢委員會皆十分重視培訓項目的質量與價值,希望為業界填補培訓空缺,提供與中醫醫院分科服務、專病項目、住院環境臨床診治相關的培訓,銜接未來服務發展需要,亦期望學員在北京有所收穫,學有所成。「這個計劃體現了國家對香港中醫藥發展的全力支持,以及香港特區政府對建設中醫藥高質量人才隊伍的重視。」
學員回饋正面積極成效顯著 持續優化精益求精
繼2023年11月及2024年5月成功舉辦首兩期短期培訓項目後,第一期中期培訓項目亦已於今年6月在北京順利開展,業界反應非常踴躍。蘇教授表示,項目十分重視學員的回饋,已根據學員的建議對培訓內容進行檢討並適時作出優化。參與學員均認為培訓項目有助其增進專業知識及提高專業操作技能,增強在中醫藥專業工作的信心,並認為培訓內容實用,學習成果可有效應用在臨床工作中,同時建議項目未來可考慮增設更多培訓主題。
基金亦在培訓項目完結後舉辦多場分享會,邀請學員與業界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蘇教授指出,分享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學員與業界的交流亦可促進培訓成果分享予更多中醫藥專業人員。
培訓提升臨床技能 冀將內地經驗融入臨床教學
康宇辰醫師是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的中醫師,為「香港中醫藥人才中期培訓項目(第一期)」的學員。康醫師本科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並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營養學碩士學位。作為一名年輕中醫師,康醫師對進修保持著高度熱忱,並十分高興在投身工作及有一定的臨床體會後,能再次以學員身份進行臨床學習。
該次中期培訓項目提供了中醫危急重病、中醫婦科及中醫骨傷科三個領域的選項,康醫師當時參加了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進修骨傷科專業。該醫院是國醫大師孫樹椿清宮正骨手法的傳承單位,康醫師在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中學習並觀摩正骨手法的應用,特別強調在診斷影像學的學習方面受益匪淺。他說:「這次培訓大大增強了我對診斷影像學的理解能力。在內地,大多數骨傷科病人都會進行X光、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影像診斷檢查,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得到許多學習機會,在中醫診療期間結合病人的診斷學影像資料進行分析。」
此外,康醫師亦有機會了解內地常用的理療和復康設備,並接觸及應用清宮正骨手法。「內地的醫生在臨床上不斷改進正骨手法,這些實用的手法讓我可以應用到我的臨床工作中,對於提升臨床技術非常有幫助。」康醫師補充道。
康醫師認為,這次培訓不僅提升了他的專業技能,還讓他見識到內地病種的多樣性和病情嚴重程度,這些經驗在香港中醫診所環境中是難以接觸到的。他表示:「在內地,我看見很多在香港無法見到的病例,擴闊了我的中醫診治思維,這些經驗讓我在未來診斷病人時能夠考慮得更加全面。」
完成培訓後,康醫師回到香港繼續日常的中醫臨床與教學工作。他表示會將是次學到的知識與經驗融入教學中,與中醫學生分享,及探索將內地的康復技術結合在香港的中醫服務之中。「我希望將在北京學習到的康復和病房管理知識應用在臨床環境中。」康醫師表示。
先進技術大開眼界 期望借鑑內地中藥發展
勞尚賢先生是一位資深中藥人員,擁有超過18年從事中藥行業經驗。他參加了「香港中醫藥人才短期培訓項目(第二期)」,在北京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進修約一星期,增進中藥製劑和炮製技術方面的知識。他表示:「這次培訓內容非常廣泛,涵蓋中藥飲片的鑑定、京幫特色中藥品種、醫院中藥材採購流程等,尤其是中藥製劑的自動化技術,對我的工作有很大啟發。」
勞先生對廣安門醫院先進的自動化配藥系統印象深刻。「內地的自動化系統已經非常成熟,像廣安門醫院這樣頂尖而病人流量大的醫院,配藥系統可以自動完成處方輸入、配藥和包裝,大大減少了人手操作的錯誤,亦節省了患者輪候取藥的時間。」他說道。「我相信自動化技術是未來中藥配劑的發展趨勢,亦非常符合當前應用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培訓期間,勞先生還有機會參觀到內地醫院的「臨床中藥學部」,這個部門由中藥師與中醫師共同會診,專門負責處方藥物的審核和用藥指導。「內地的臨床中藥師制度有助提高中藥用藥的準確性,亦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就培訓課程的設計和教學方式,勞先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提到,培訓結合了理論與實踐,每天上午進行理論學習,下午參加實踐操作,醫院更安排了參觀藥廠和中藥博物館等活動。「培訓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能有效學習知識,過程亦不會感到枯燥。」他回憶道:「參觀廣安門醫院的製劑中心最讓我大開眼界,中心的設備非常先進,無論是中藥材切割、提取還是加工,技術及儀器的水平都達到了很高的標準。」
勞先生表示是次培訓顯著提升了他的專業能力,不僅在中藥飲片質量控制和炮製技術上有所進步,還讓他對中藥房的工作流程有了新的思考。「回到香港後我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優化工作流程,應用學到的知識考慮減少配劑失誤及提升用藥安全。」
展望未來,勞先生希望香港能借鑑內地的經驗,推動中藥配劑自動化發展。「我希望香港的中藥行業能向內地學習,引進更多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提升專業水平,讓中醫藥在香港可持續發展。」
配合《藍圖》規劃人才培訓 進一步優化中醫藥發展基金
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務衛生局和中醫藥發展基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工作正穩步推進,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蘇教授感謝香港特區政府對中醫藥發展基金的持續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撥款五億元設立基金,設立十多項不同的資助計劃,全方位支援中醫藥業界持份者。及後,政府更追加了五億元撥款,支持基金推出大型策略性委託項目,展現了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決心。」
明年公布的《中醫藥發展藍圖》將為香港中醫藥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藍圖》發布後,基金亦會檢視現有計劃,並因應發展需要考慮調整或新增不同類別的資助計劃,以配合《藍圖》方針。」蘇教授對《藍圖》充滿期待。
香港中醫藥人才短期培訓項目(第三期)及(第四期)及香港中醫藥人才中期培訓項目(第二期)現正接受報名!培訓主題涵蓋中醫針灸、兒科、外治特色療法、骨傷科臨床診治、婦科臨床診治、急危重病診治及中藥(包括製劑、炮製技術及新藥研發相關知識)等。歡迎有興趣的中醫藥業界人士踴躍參與,詳情請瀏覽香港中醫藥人才培訓項目。
想了解「中醫藥發展基金」的資助詳情及最新的優化措施,請瀏覽:www.CMDevfund.hk 或與中醫藥發展基金執行機構聯絡。
掃瞄QR code 瀏覽中醫藥發展基⾦網站、追蹤 Facebook 和 YouTube,了解更多基⾦資訊!
中醫藥發展基金執行機構
電話: 2788 5632
電郵: enquiry@cmdevfund.hk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本出版內容謹代表訪談對象的觀點和意見,並不代表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中醫藥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中醫藥發展基金執行機構或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觀點或意見。所有表述的觀點反映訪談對象於出版內容發布日期的判斷,可能隨時變更,並不構成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中醫藥發展基金諮詢委員會、中醫藥發展基金執行機構或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