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資助擬設進出機制 胡恩威:不希望現內鬥

撰文:吳綽詩
出版:更新:

政府今(26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四大方向、71項措施,其中一個方向是發展多元及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產業。藝術團體總監胡恩威認為,《藍圖》以建立文創生態和產業鏈為方向是正確,「開咗個頭,但要跟進」,並強調確保藝術團體有自己的基地至為重要,產業才能持續下去。

《藍圖》亦提出全面檢討藝團資助制度,建立「進出機制」,例如有藝團「畢業離開」,政府就可減少相關資助。胡恩威強調「一定要有場地,先畢業到」,並指不應把焦點放在九團上,重點是「做大個行業」。

+3

胡恩威認同推動建立產業鏈正確 需在場地政策上拆牆鬆綁

政府今(26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目標令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並在10年後文創產業增值至逾2,000億元,就業人數達26萬人。當中措施包括,推動私人市場多辦類似「西九音樂節」的流行文化活動、放寬不同場地的限制,以及全面檢討藝團資助制度等。

九大專業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的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認為,《藍圖》以建立文創生態和產業鏈為方向是正確,「開咗個頭,但要跟進」。他指如果香港的文創發展要媲美東京、紐約、倫敦等地,需要在場地政策上拆牆鬆綁,以及增加投資者。

對於政府訂立的目標,他認為「做十年係做到」,甚至能有更大增值。他指如要做到多元產業,政策支援亦要「專業化」,例如單是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需要已經不同,因此需要有特定支持。

「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資料圖片)

資助不應「上落車咁簡單」 應「做大個行業」

《藍圖》擬設立主要表演藝團資助制度的「進出機制」,例如有藝團「畢業離開」,政府就可減少相關資助。

胡恩威表示,現時藝團資助已有相關機制,包括定期提交報告,確保藝術水平和質素。他認為不應「上車落車咁簡單」,不希望出現業界內鬥情況,強調應「做大個行業」,而非因此淘汰掉某些藝團。他續道,政府應釐清「畢業」的定義,前提是滿足場地需要,「一定要有場地,先畢業到。」

指場地才可令文化團隊「落地生根」:九大藝團排練場地都不夠

至於擬訂表演場地預訂分配制度,他稱外國也不會由政府分配,而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產生互動效應。

他強調要發展生態、產業鏈,必須要有基地,令文化團隊「落地生根」,而非只有短期租約,「即使是九大藝團,排練場地都不夠」,以及中小團都有場地需要,重申發展文創產業最重要是場地政策,「(政府的)財政資源有限,但政策資源是無限。」

他建議政府先善用現有場地,包括康文署轄下公園、數碼港、啟德遊輪,並在西九文化區「做好示範」,增加文化內容、書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