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保育日周六連串活動 梁詠琪關注熊貓龍鳳胎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今日(18日)舉行「第29屆海洋公園保育日」啟動禮、並宣布今年11月23至24日在海洋公園舉辦以「守護野生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讓市民了解野生大熊貓生存的挑戰、現有的保育措施及未來的保育策略。
保育大使梁詠琪出席活動時提到她的女兒對小動物的喜愛,特別是大熊貓。她回憶道:「我女兒小時候常常叫牠們『Furball』,因為牠們真的很可愛。」梁詠琪亦有關注最近出生的大熊貓龍鳳胎,指自己也有跟蹤牠們的社交平台,是一眾粉絲之一。她表示,香港有很高的物種多樣性,因此大家都要去保育牠們,讓香港擁有更豐富的大自然環境。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大使梁詠琪表示,「安安」、「可可」的來臨,以及港產龍鳳胎姊弟的的誕生都為香港帶來一股熊貓熱潮。梁詠琪指知道海洋公園的官方大熊貓社交媒體有十幾萬粉絲,「非常之多」,而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梁詠琪提到自己經常攜帶女兒到海洋公園,見熊貓就如探望朋友,更指女兒「成日叫啲熊貓做『Furball』」。
梁詠琪表示,香港雖然沒有大熊貓棲息地,但郊野及海洋均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需要大家一齊守護。另外,她呼籲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也十分重要,如平日少開冷氣、少用膠袋等,都是舉手之勞。她認為,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每個人多做一點,就可以令環境變得更美。
國內大熊貓種群約二千 專家籲關注野生大熊貓保育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早前支持一項為期接近6年,從2018年7月至2024年5月的研究,研究負責人,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科學助理教授李彬彬表示,現今國內的大熊貓種群約2000左右,而內地政府亦在全國設67個保護區保護大熊貓棲息地,而2021年更成立大熊貓國家公園,覆蓋70%的保護區,佔地2萬2千平方公里、內有12萬名居民。她指,有96%的大熊貓棲息地,內有中國近70%特有的森林類哺乳類、鳥類、以及爬蟲類;所以,保護熊貓棲息地同時亦等同保護中國特有物種。她又說,熊貓的毛其實沒有大眾幻想中的柔軟,因為在野外生活,毛髮較粗,野外的大熊貓亦不如飼養大熊貓容易辨認,即使紅外相機識別也十分艱難,需要從糞便作辨識。
不過,野外大熊貓亦面對伐木、農田、挖礦、城鎮化的棲息難題,李彬彬強調,人類的放牧行為儘管規模小、人力投入亦不多,但家畜將竹子,甚至藏在泥土裏的竹笙啃食到底,會導致沒有竹子生長,破壞森林的植物生態,亦令以竹子為主食的熊貓缺乏食物,熊貓會避開家畜而因此減少探索行為,從而無法找出新的覓食區以及棲息地。
有見及此,李彬彬與團隊推出以基於熊貓為保護目標的可持續放牧管理,如分區管控、嚴格控制放牧數量及種類,亦設溯源體系,為在棲息地設電子圍欄,以較高的價錢向牧民購買因控制放牧而減少供應的肉,向牧民提供長期補貼等,以平衡他們的生計和保護大熊貓。李彬彬指,相關研究的關鍵成果之一,是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推行全面禁止放牧,並為當地居民制定生計替代方案,包括提供護林員等職位,以及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小河溝片區的龍池村試驗推廣可持續生計發展計劃。她表示,透過社區教育及各項技能培訓,提高當地居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意識,並培養對可持續放牧管理的共識。
至於香港的6隻園養大熊貓,李彬彬表示,要增加香港大熊貓的繁殖機率,首先要令大熊貓感到高興,給予充足福利和足夠的空間,其次則是「開大冷氣」,因為大熊貓喜歡涼爽的溫帶氣候。李彬彬亦指,園養大熊貓作為一扇作以了解野生大熊貓的窗口非常重要,因此動物園需要做好教育推廣,吸引大眾關注相關議題,從而保護野生大熊貓。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表示,港府致力保護香港的生物多樣性,除了今年3月指定紅花嶺郊野公園,現今正於北部都會區設「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面積比香港濕地公園大5倍,亦保障后海灣一帶的生態環境質素。黃淑嫻指,今年適逢中國成立75周年,中央政府再向特區贈送兩隻大熊貓,對香港別具意義,盈盈樂樂誕下龍鳳胎更為社會帶來歡樂氣氛。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指,基金成立逾30年,籌得款項過3億,而撥款資助的研究有560項,今年亦贊助14項新保育項目進行。她指,今年中央政府贈送香港兩隻大熊貓,加上港產大熊貓雙胞胎的出生,令全城牽起「熊貓熱」,保育基金已支持逾90 個大熊貓的科研及保育項目,資助金額逾港幣3,000 萬元。陳晴表示,未來基金會繼續和各界合作,延續及拓展各項大熊貓保育工作,並推動社區教育及參與,守護這個珍貴物種。
今年保育日以「守護野生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題,於2024年11月23日至24日在海洋公園舉辦一連串體驗活動,讓市民了解野生大熊貓生存的挑戰、現有的保育措施及未來的保育策略,宣揚人類、大熊貓及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