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維修技工短缺盼輸入外勞 飛機維修業:再加航班未必能應付
新一份施政報告指本港未來缺18萬人才,包括6萬名技術人員,提出新計劃輸入1萬名技術人員。運輸維修業多個代表今(7日)舉行聯合記者會,指不論航空、航運還是汽車維修人手均告急,大部分維修工年齡已超過50至60歲,惟較少年輕人入行,流失率也高,認為必須適度輸入外勞緩解壓力。
有飛機維修業代表指,目前機場航班數只是疫情前80%,相信三跑系統啟用後將比原來更多航班,但現時維修人手已十分緊絀,再增航班絕對應付不到,倘無足夠人手,部分航班或不能飛香港;而早前航空業輸入外勞計劃多為內地勞工,英語水平無法達到工作需求。
另有修船業代表指過去招聘層有年輕人有意入行,卻被家長阻止,希望政府增加工科培訓,扭轉家長既有印象。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聯同夠個海陸空維修業界見記者,指缺乏人才加入,大部分技術維修人員已年屆退休之年,卻缺乏新血加入,即使有年輕人加入,亦很快辭職,流失量極高。
航空方面,香港航機服務營運商協會代表劉敏儀稱,其協會22間公司成員中,共有1.8萬名員工,較疫情前2.4萬人少,預計未來五年會有超過6000個職位空缺。
三跑系統11月28日啟用,泛亞太平洋航空服務有限公司代表莫劍棠指,目前機場航班數量只恢復到疫情前八成,相信未來三跑啟用後會有更多航班及航空公司來港,「而家人手係緊絀,係掹掹緊,暫時應付到,但航班要增加飛機又增加,就絕對應付唔到。」他更稱若人手缺乏,為保障飛機安全,或會拒絕部份航班來港,對香港經濟有影響。
飛機維修員英文水平須達國際標準 冀擴展輸入東南亞外勞
莫補充,雖然政府早前推出航空業人才輸入計劃,涵蓋飛機維修人員,但計劃主要針對內地人,而工作內容包括要閱讀英文技術手冊、用英文與機師及空勤人員溝通等,該批外勞英文水平未達到國際標準,故幫助有限,認為政府須正視有關問題。
海運、修船方面,港九電船拖輪商會代表張國偉稱,業內大部份維修技術人員已達65歲退休年齡,有不少已做到超過70歲,入行20年、又能留守行業的人員只有10%,若人手不足,未來有機會「冇渡輪」搭。他又提到,過去在招聘會上,雖然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入行,但遭到家長阻止,「覺得工作環境冇冷氣、覺得污糟,唔同寫字樓」。他認為近年政府教育已完全摒棄工科,工科學校不復存在,冀可多推行工科,改變家長對技術行業的既有印象。
汽車維修員逾9600人 以80多萬領牌車計 料一人應付80輛
至於汽車維修方面,香港汽車修理同業商會代表廖強稱,現時汽車維修人員只有9,668人,較去年同期少600人,惟目前領牌車已增80多萬架,即1人要應付80架車。公共巴士同業聯會代表葉崇堅亦指因人手不足,一架旅遊巴士過往普遍每三個月維修一次,現時也要拖延至半年一次。
易志明則表示,海陸空維修業均缺人,雖然很想請本地人,但就現時人口結構、出生率等,技術型員工人才缺失難以得到解決,故須輸入外勞。他以機場為例,疫情前有7萬多名員工,目前只有5.3萬,有2萬人缺失,「睇唔到香港未來10年8年會多幾萬人,必須輸入外勞」,他建議外勞來源地由主要是內地,擴至東南亞地區,補足語言問題。
易又指,現時外勞計劃只簽24個月合約,合約期滿後不知道能否續約或回聘,對行業營運造成影響,希望可改善計劃。他又說輸入外勞會對本地人員薪酬造成影響,不過主要是現時員工超時工作嚴重,相信外勞改善人手短缺後,本地人員可減少加班,能得到較充足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