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香港首現恐龍化石 料白堊紀時期 最快周五展出 封赤洲島

撰文:賴卓盈
出版:更新:

發展局公布,本港赤洲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初步估計屬「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即最遠可追溯超過1億年前,並推斷有機會是蜥腳類恐龍或鳥臀類恐龍。該化石最快本周五在尖沙咀文物探知館大堂向公眾展出。

有專家指,今次發現或代表香港含更多恐龍化石,建議繼續發掘赤洲含古脊椎生物化石的岩層。漁護署即日封鎖整個赤洲島,直至考察團隊完成考察。

香港於今年三月,在赤洲首次發現恐龍化石。(賴卓盈攝)

漁護署早前委託中國地質大學調查赤洲地質,今年三月團隊在赤洲考察時,發現岩層疑似含有古脊椎生物化石。漁護署通報古蹟辦後,發展局在今年6至8月,與古脊椎所、古蹟辦和漁護署人員到赤洲考察,並收集樣本。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對樣本進行骨組織切片,並用顯微鏡觀察、用軟件分析後,確認樣本屬大型骨骼恐龍化石,目前未知屬那一部位。

古脊椎所專家:骨骼分佈散亂 原地死亡可能性低

古脊椎所研究後,初步估計屬於白堊紀時期,即1億45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的恐龍,並推斷恐龍化石有機會是蜥腳類恐龍或鳥臀類恐龍。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裴睿推斷,該恐龍可能死後被沙石掩蓋,再被水沖走,其後再次被埋藏於發現地點。由於發現的恐龍骨骼分佈散亂,且破碎風化,在原地死亡和埋藏的可能性較低。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今次發現恐龍化石,為香港古生態研究提供了新證據,意義重大。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指,未來將聯同古脊椎所、漁護署、地質大學和本地大學,繼續推進恐龍化石的研究、科普和宣傳的工作。

+17

即日起封鎖赤洲島  只限專家登岸 違者可被檢控

為便利後續考察工作,漁護署署長已根據《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第208A章),即日封鎖赤洲島,除專家外,不得登岸,直至考察完成。違者可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2000元及監禁3個月。

甯漢豪補充,赤洲島附近海域較大浪,考察時間需視乎天氣,暫時未知考察何時完成。

化石最快周五向公眾展出 明辦講座參加者可先睹為快

古蹟辦明日下午在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行講座,參加者可率先觀賞這塊恐龍化石。該恐龍化石將於今個星期五(25日)起,在探知館大堂向公眾展出。館方亦會於今年年底,在庭院設臨時工作室,讓公眾觀看專家清修化石樣本的過程。

發展局今日亦與古脊椎所今簽訂《關於深化地層古生物及史前時期遺址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甯漢豪稱,在此框架協議下,雙方將建立恆常機制,推進香港有關地層、古生物及古生物的研究和人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