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工墮斃|工權會:同類意外涉無配戴安全帶 與趕工文化有關

撰文:林遠航
出版:更新:

何文田昨日(13日)發生奪命工業意外,一名尼泊爾裔男工人在一間國際學校清拆棚架期間,疑從15米高處意外墮下,頭部嚴重受傷,昏迷倒卧於公主道行人路,送院搶救後不治,據了解死者有佩戴安全帶。

今次已是兩個月內第三宗有人從棚架墮下的事故,工業傷亡權益會表示,同類事故時有發生,不少前線員工沒有正確配戴、甚至完全沒有配戴安全帶,與趕工文化有關,另外不少搭棚工人每日要搭最少四次棚,為求方便而沒有正確配戴安全帶。

+3
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劉家樂趕抵醫院協助死者家屬。(羅日昇攝)

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劉家樂今日(14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該會昨日事發後派人到現場了解,據悉死者有佩戴全身式安全帶,暫時未知為何仍會墮下,詳細原因有待調查。

他又指,一般棚架墮下的意外,都涉及沒有正確配戴安全帶,雖然當局已有指引,但前線工作人員未必會遵從。

過往意外個案涉用「爬山繩」搭棚 因貪方便、價錢較便宜

劉家樂解釋,過往不少個案都未有遵照指引,使用全身式安全帶及獨立救生繩,而是使用俗稱「爬山繩」的爬山安全帶,直接繋在身上。兩款安全帶最大的分別,是使用前者需要繋在「羊眼圈」或繋穩裝置,而後者會直接綁在水管或窗框,容易有墮下危險。

劉家樂又表示,工人選擇爬山繩,有很多背後原因,例如較為方便、價錢較便宜、行內文化等。有時則是環境原因,例如大廈外牆沒有條件落爆炸螺絲裝「羊眼圈」等。

現時指引下,搭棚工人需要受過相關使用安全帶的訓練,才可搭棚。儘管如此,不少人仍沒有正確配戴安全帶,劉家樂認為,趕工文化令前線沒有時間,或忽略安全措施。他表示,現時全港工人每日都會搭2000個棚架,不少公司為趕工,都會要求工人一日做「四、五轉,甚至六、七轉」搭棚工作,不少工人只顧搭好棚,而忽略安全。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