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中大自家研發衞星成功升空!「香港青年科創號」奠定智慧城市基礎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踏入數碼時代後,香港的發展規劃以智慧城市為本,而最近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和國星宇航聯合研發的「香港青年科創號」衞星成功發射,無疑是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奠定基礎。這顆衞星是第一顆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資助支持,由中大研發的衞星,擔任中大衞星星座首席科學家兼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中大太空所)所長的關美寶教授更直言衞星成功發射,是象徵著為未來世代打開一扇大門。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大衞星作為向國慶獻禮之作,意義深遠。

青年科創號升空實現三大突破

「香港青年科創號」(青年科創號)是由中大與國星宇航聯合研發,並由國家航天局、國家科學技術部、香港創新科技署支援研發,9月24日在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由「捷龍三號」火箭運載發射。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教授表示︰「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見證了中大在航天科技領域邁出了極具意義的一步。『香港青年科創號』衞星的成功發射,不僅展示了中大的科研實力,更象徵著香港在國家航天發展的征途奮勇向前。這是一項革命性的成就,我們將不遺餘力地支持更多創新計劃,為香港及國家的進步注入新的動力。」

青年科創號不但是首顆由香港創新科技署資助支持的衞星,同時亦是中大首顆直接參與設計、研發及數據應用的對地監測衞星,亦是國際首顆人工智能(AI)大模型科學衞星,能夠服務香港、大灣區乃至全球的災害回應、智慧城市、碳中和、低空經濟等領域,有效支持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監測、環境保護和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青年科創號的用途多樣化,更是實現了三項重要的突破:

新質產業鍊

從設計、衞星探測、數據應用、分析內容、提供規劃策略,成功建設了「一條龍」研究。

新質大數據

從太空觀測地面大數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狀況、三維模型、氣候變化等,是有系統應用地面數據的一大步。

新質智慧城市

大數據將會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用於數位孿生建設、智慧防災、低空經濟,令城市規劃工作做到既精準、又廣泛。

段崇智校長(右二)恭賀關美寶教授(左二)及其團隊凱旋返港。段教授希望中大能促進航天遙感知識的科普教育,加深青年學者及大眾對航天科技的認識。

中大太空所接軌內地與國際 有助培育航天科技界人才

中大太空所作為中國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香港基地,設有香港唯一衞星遙感地面接收站,為對地觀測研究與學生培養提供了頂尖的科研平台與設施,加上今次青年科創號成功發射,更是印證太空所的實力。

中大太空所是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衞星遙感導航和GIS工作組香港的聯絡處,故在國際航天科技合作之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中大太空所與國際多家知名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共同推進航天科技研發與應用,顯著提升國際影響力。今次有十多名中大學生參與衞星的設計和應用,衞星數據亦作為研究與學習用途,故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亦展望道:「中大會致力促進航天遙感知識的科普教育,加深青年學者及大眾對航天科技的認識!」

關美寶教授直言:「中大衞星成功發射,不但實現了重要突破,亦增加了大數據分析專才的市場需求,為全國智慧城市提供資訊服務。這為未來世代打開一扇大門,展示『新質產業鍊』為下一代帶來的新機遇!」

中大衞星星座總設計師馬培峰教授亦喜言:「青年科創號是國際首顆AI大模型科學衞星,搭載了高分辨光學遙感相機和高性能算力載荷,實現高分辨率對地遙感觀測、數據在軌智能處理以及星上大模型在軌部署等核心功能。」

創校六十多年來,中大致力推動香港與內地及國際的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流,將創新研究項目成果的轉化,為社會創新與繁榮作出貢獻。例如中大與中大(深圳)聯合推出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及X雙主修課程,為學生提供前沿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機會,深化理論知識,提升實際操作能力;中大太空所與Asia Pacific Spa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合辦Advanced aero-space training,則為全球航天業專才提供培訓,有利於學生與業界交流及未來就業。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hotline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