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護理團隊陪伴病人走過抗癌路
醫療發展日新月異,為不少患者帶來曙光,癌症以往被視為不治之症,但現時有不同的治療方法能控制病情,讓患者可與癌共存。醫療團隊的緊密跟進及護理亦十分重要,與患者同行踏上康復之路。身為於腫瘤科工作的護士,多年來陪伴不少病人走過抗癌歷程,見證著他們堅強面對疾病,令人為之動容。
撰文:港怡醫院註冊護士馮曉晴
由於癌症治療著重跨專科團隊合作,在腫瘤科工作的護士除了負責一般的病人護理及協助醫生進行治療程序外,亦需與不同的專職醫療團隊緊密溝通,例如與藥劑部團隊商討用藥治療計劃、為有需要的病人安排營養師諮詢,以及與物理治療師緊密合作以促進病人的復康進度等,務求在病人接受手術或其他治療的不同階段,提供全方位的專業護理服務。
以本港女性最常見的乳癌為例,護士會先安排病人於血液病理及腫瘤科門診會見醫生及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對於需要接受手術的病人,護士會為病人提供術前護理,例如指導病人在術前禁食、服藥,以及為他們安排抽血和影像檢查等,並解釋手術程序、預期情況。護士同時會照顧病人的心理需要,聆聽他們的感受,希望減少病人的不安與憂慮。在手術進行期間,手術室護士會協助醫生並緊密監測病人的生命表徵,確保手術安全。
完成手術後,病人會被送往病房休息,隨後護士會為病人進行術後護理,包括傷口護理、疼痛管理及術後復康等。病人住院期間,護士會定時為病人護理傷口。在疼痛管理方面,護士會據醫囑提供止痛藥,以及因應病人需要提供冷熱敷用品和按摩紓緩痛楚,並仔細記錄病人痛感變化及有否藥物副作用,有需要時與醫生商討調整用藥;此外,病房內亦會播放音樂或劇集,讓病人分散注意力,協助其減輕痛楚。
部分乳癌患者需接受切除淋巴結手術,術後容易出現水腫情況,護士會按病人情況協助及指導他們進行復康練習,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肌肉無力及關節僵硬。病人可於術後24小時進行簡單的復健運動,例如握拳及手腕、手肘的伸展。術後1至4日可增加活動幅度,進行肩膀轉動及凌空梳頭的運動等。在術後的4至7日,病人可下床嘗試分腿站立,以及進行手臂搖擺等運動。同時,建議病人穿著鬆身上衣及前扣式內衣等,避免傷口受到拉扯。
有些病人在手術後,需要進行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護士及藥劑師會協助病人了解相關藥物資訊及注意事項,例如藥物的副作用,以減低病人的焦慮。病人出院後,護士會主動致電他們跟進情況,包括用藥後的反應並提供支援。家人的支持對病人康復至關重要,因此,護士亦會教導家人照顧技巧,例如輔助皮下注射的程序,家人日常陪同病人散步也有助其放鬆心情。另外,部分病人服藥後或出現頭暈、胃口不佳等情況,護士亦會提醒病人飲食注意事項,以及分享湯水食譜推介等。
癌症治療的過程一般都較為漫長,亦正因如此,護士與病人往往能建立一種互相關係,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護士團隊會盡力為病人提供身心靈的全方位支援。當察覺到病人情緒低落時,我們會積極聆聽其心聲,並會給予正面的支持;如病人治療取得小進展,我們也會表達讚賞及鼓勵,讓病人保持動力繼續積極接受療程。
記得一名40多歲的乳癌病人在深夜突然發高燒,言談間流露對未來的不安,尤其擔憂其年幼兒子將來的生活。當時正為該病人提供藥物及冰敷降溫,並在旁輕拍病人肩膀,讓她安心入睡。翌日兒子前來探望,病榻上的母親仍然表現堅強,不忍兒子擔心,情景令人動容。病人後來送上感謝信,寫道「在冰冷的夜晚感受到溫暖」,此情此景,至今一直銘記在心,原來一個小舉動不僅可支撐着病人,更支撐着病人為所愛的人堅持下去。
「01醫務所」與港怡醫院合作,隔周五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醫健怡情》。港怡醫院致力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本著全人關顧的理念,為病人帶來個人化的護理。港怡醫院作為私營教學醫院,亦一直為本港培育專業醫護人才作出貢獻。
醫護人員透過專欄分享醫學及健康資訊,讀者細心閱讀文章,增廣見聞之餘,亦能感受醫護維護民康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