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學生文物保護大使計劃」傳承歷史 學生參與修復文物
為向年輕一代推廣歷史文化,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物修復辦事處從2017年起合辦「東華三院學生文物保護大使計劃」(以下簡稱「文物保護大使計劃」),讓學生了解文物修復的重要性,並親身參與修復東華三院的珍貴文物,加深他們對東華三院和香港歷史文化的了解。活動至今已是第六屆,今年有來自九間東華三院屬校共19位中三至中五學生參加。
攝影:黃寶瑩
東華三院見證香港發展 傳承歷史
東華三院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華人慈善機構,154年來與香港共同成長,轄下有多座法定古蹟及歷史建築,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檔案和文物。東華三院一直重視歷史文化的承傳,2010年成立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致力保存及推廣東華三院的歷史文化,除了為市民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外,更擔起本地文物保育先鋒的角色。
今年的文物保護大使計劃以歷史檔案為主題,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如何修復廣華醫院的醫療檔案,分別是:兩本廣華醫院出院總冊(1969年)、一本廣華醫院死亡總冊(1973年)及一本廣華醫院出院總冊(1973年),透過參觀、考察、課堂學習及實踐,學生可以了解書冊的結構、裝訂方法、受破壞的原因和修復技巧等知識。
過往舉辦的文物保護大使計劃均有不同的主題,歷屆學生曾協助修復金屬文物、木製文物、拓印碑石和翻新石質文物。
東華三院行政總監蘇祐安表示,文物保護大使計劃旨在提高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培養他們的多元技能。計劃已成功培育超過100位學生,不僅加深了他們對東華三院及香港歷史文化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對文物保育工作的興趣。
文物修復辦事處總監謝建輝對文物保護大使計劃表示肯定。他認為,與東華三院的合作不但深化文物修復辦事處的教育工作,更可以將保護文化遺產的訊息推向更廣泛的層面。
結合文物修復理論與實踐 親身探索中華文化的魅力
學生先後參觀了東華醫院禮堂、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的「落葉歸根—東華三院原籍安葬服務與文化遺產保育」專題展覽以及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了解東華三院的歷史如何緊扣香港歷史的發展脈絡。這一屆的學生更可以到深圳博物館暨文保設施進行考察,了解國家文物保護政策的發展方向及當地文物保護的實際情況。
由文物修復辦事處安排的文物修復理論與實踐課程是文物保護大使計劃的「重頭戲」,在文物修復專家指導下,學生在為期六天的課程中,需要評估及記錄書冊的狀況,並為書冊進行檢查、清潔、製作及重裝書殼等工序。此外,學生亦嘗試製作中國傳統工藝「流沙箋」,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期間他們參觀了香港文化博物館文物修復實驗室及相關設備,紛紛表示大開眼界,獲益良多。
三位參與計劃的學生均對親身體驗文物修復過程感到難忘。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學生歐星悅指,文物保護大使計劃讓她對文物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大大增強了她對文化遺產的尊重和保護意識。東華三院邱金元中學學生麥嘉豪深感認同,他又謂深圳博物館的考察令他深刻體會到文物不僅是文化瑰寶,更蘊藏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價值,因此能夠參與推動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工作為他帶來一份自豪感。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學生麥佩雯則認為,參與文物保護大使計劃讓她意識到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傳承。經過連日來的相處,她更與來自不同屬校的小組組員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資料與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