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堡結業|硬銷模式趕客 健體會會長:傳統健身房正被淘汰

撰文:孔繁栩 郭梓謙
出版:更新:

連鎖健身中心「舒適堡」上周五(6日)無預警宣布「暫時結業」以重整業務,公司後於上周六(7日)指,其灣仔分店將易手新主重新營運。有健身界代表指,業界對其結業感到震驚,至於有人接手營運,他就質疑如何維持高成本運作。健體專業人員總會會長王曉山則表示,近年盛行24小時健身房,加上大眾追求更多私人空間,令仰賴私人教練對拆分帳賺錢的傳統健身房慢慢被淘汰。

精品健身室出現 健身中心增至1400間

香港健身Guide主席邱益忠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去年全港有1,400間健身中心,比2010年至2016年約600間大幅上升,近年不少精品健身室出現,一般由一位教練營運,一對一訓練,由於時間所限,教練都不會太「硬銷」。

另外,他指近年新興24小時健身場地都大受歡迎,24小時健身場地在2018年只有約10間,去年已有214間,他指據統計,有三成人日凌晨做運動,亦有不少年輕人去24小時健身場地識朋友。

邱益忠表示,舒適堡是行內有規模,業界對結業感到很震驚,他估計因為營業租金及成本高,令經營困難,他又指周末本身是運動黃金時間,但近期港人北上消費多。

對於灣仔由Healthy接手,邱益忠感到匪夷所思,如果繼續維持以往高成本模式營運,質疑如何運作,亦令人擔心會否繼續有硬銷文化,他指外界有印象,舒適堡的教練是跑數教練,不是健身教練。

健體專業人員會長:傳統健身室租貴 多推銷欠私人空間

香港健體專業人員總會會長王曉山則於港台《千禧年代》指出,傳統健身室一般佔地5,000至10,000呎;相比現時流行的24小時健身室,投資壓力相對較大。此外,後者對用家而言更靈活、地點就腳,變相吸引更多人,令傳統健身室吸引力漸減。

王曉山又提到,行內競爭性大,若然設備、場地大少相若,往往要靠駐場教練、固定客戶群支撐。而像舒適堡這類以低價提供終身會員的中心,過去收入仰賴私人教練對拆分帳賺錢,然而經濟下行、購買意欲低,收入自然更少,令公司現金流不足最後倒閉。

他續指,傳統推銷模式從過去加州健身(California Fitness)等可見,已被市民淘汰,因為現時大眾講求私人空間,「如果你做傳統會令人反感,(客人)情願唔嚟,去啲無約束性(健身室)」。

王曉山說,傳統健身房每次做運動,客人往往都會受到教練指出「做錯、做唔啱」,令人反感。相比之下,自助式健身室較少這類硬性推銷,客人可在需要時預約,也會設合理目標,如在20、30堂可達成,而非要求客人一次買下100、200堂私人教練課。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