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劏房】30呎廚廁合一 劏房戶︰太太一邊上廁所我一邊煮飯

撰文:陳澔琳 周嘉俊
出版:更新:

由「機電工程一哥」躍身掌管香港房屋政策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面對的不再是冰冷機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市民。
早前他探訪劏房居民後哽咽落淚,並提出政府資助「優質劏房」的建議。
現實是不少劏房比陳帆所參觀的單位更加不堪,人均面積可以細小得不及一張乒乓波枱,甚至有單位馬桶和灶頭相距僅四呎,有時飯香與臭味並存。
政府長遠必須加快興建公屋,改善劏房戶生活環境。

《香港01》認為︰
現時全港約有20萬人居於劏房,當中半數申請公屋等上樓。
陳帆提出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舊樓單位,再改裝成衞生又安全的劏房或「光房」,以成本價出租予正輪候公屋的基層居民,作為過渡性措施,讓他們可居於較人道居所。
建議提出後隨即引來連串劣評,但面對覓地困難、公屋興建量不足,上樓平均要等4.6年,陳帆的建議縱然是杯水車薪,甚或變相將劏房合法化,但何不讓他試行,令一小撮人先受惠?
事實上,現時已有類似計劃,陳帆在感慨之餘,應盡快提出方案,並闡述有何政策利誘業主慷慨解囊,讓社會一同商議。

「廚廁合一」 飯味伴臭味

在劏房林立的深水埗,地產舖的玻璃外牆貼滿租盤資料,套房、有窗套房、複式套房等任君選擇,唯獨找不到「劏房」租盤,地產經紀連忙解釋,原來只是語言偽術,「套房代表房間內有廁所和廚房。」

70多歲的黃先生與妻子租住了其中一間有窗「套房」,有獨立廁所及廚房。記者到訪黃家,眼前所見完全顛覆固有想像——黃家是一個「廚廁合一」的劏房,全屋僅86平方呎,租金2,000多元,七年來業主不斷加租,現時接近4,000元,佔了家庭收入1.4萬元約三分之一。「當時住劏房,是因為租金便宜,二來近工作地點,三來近女兒。」

 「廚廁房」是黃家的「特色」,在小小的30平方呎空間,由馬桶至灶頭之間沒有牆壁分隔,相距只有兩步,中間放着一個雪櫃,清潔用品、醬油、廚具共處一室,而且只有抽油煙機抽走油煙,沒有抽氣扇抽走臭氣。每當上完廁所,臭氣在「廚廁房」內半小時依然未有散去。不過地板十分乾淨,「我太太非常重視衞生,每天都會抹地,廁所更會用『綠水』、清潔劑每天抹兩至三次。」

黃先生的廚房與廁所在同一房間,衞生情況並不理想。(鍾偉德攝)

平日兩人一起在家時,會盡量避免同時煮飯和上廁所,但偶然還有例外,「曾經試過緊急情況,太太一邊上廁所,我一邊在旁煮飯,整個過程都聞到臭味,好尷尬。但那次趕時間,無辦法,唯有繼續煮。」當女兒和孫兒來探望時,十分不便,「通常他們如廁的時候,我會先出廳,入面會繼續煲湯。」

為了省錢,黃先生早午兩餐在家煮飯,然後將剩下飯菜帶到工作地點作晚餐。他現從事清潔工作,「有時掃街時會突然肚痛,要即刻走入廁所。」這種情況每月會出現約三次,時而腹瀉,時而胃痛,每次症狀維兩至三天,他懷疑食物受到廁所細菌污染。
 
「廚廁合一」尚有另一問題,就是在洗澡時水花會不時濺到雪櫃,恐會發生危險,「所以平日洗澡時會格外小心。」黃先生因而有特別方法,「首先花灑不能開太大。洗正面時,會用身體擋着水花;到洗背面時,人要180度轉身,再用背脊擋着水花,避免弄濕雪櫃。」洗頭時頭望着馬桶,遠離雪櫃。雪櫃與花灑之間放有一塊膠板,阻隔沖涼水流向雪櫃。刻下他最希望盡快獲得編配公屋。

陳帆疑前後矛盾 「良心包租公」劏房租金 成本價變市價捱轟

柯女士與四名子女平日在家的活動範圍,主要在兩張碌架床上。(資料圖片)

劏房8.88萬間兩年增三成
 
政府統計處的《香港分間樓宇單位的住屋狀況》報告書指出,2015年本港有約2.52萬個單位間成劏房,合共劏出8.88萬間,即平均每個單位「1開3.52間」,單位數目較2013年政策廿一同類調查多出32.7%;2015年有20萬人居住,居民人數比2013年增16.7%,但調查沒有包括工廈、寮屋、丁屋等,因此可能低估實際情況。
 
房戶的人均居住面積狹小得令人咋舌,僅有62.4平方呎,較2013年的67.6平方呎下跌8%,比前特首曾蔭權服刑時的獨立囚室70平方呎還小。2015年劏房租金中位數為4,200元,較2013年上升10.8%,佔住戶入息約三分之一,同期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人住宅甲類租金指數僅升了7.4%,顯示劏房租金升幅遠超其他單位。

住屋是基本人權,聯合國早在1991年已提出「住屋權」概念,當中包括穩定、提供基本設施、可負擔、適合居住、公平住屋機會、適當地點及文化共融七項條件,強調每人應在安全及有尊嚴的環境中居住。香港的劏房很大程度未能達到上述要求,租戶除了需面對沉重租金壓力,居住環境亦當相惡劣。

據政策廿一的劏房調查,近半受訪租戶缺乏廁所、廚房或食水其中一項設備,房內勉強放得下廚、廁、枱及床,像黃先生那種「廚廁合一」設計也屢見不鮮。未能符合《建築物條例》及《消防條例》的劏房數以萬計,單是今年已發生多宗意外,如1月和4月荃灣、深水埗先後發生劏房大火,6月觀塘及紅磡劏房分別塌天花和露台。

深水埗劏房單位起火 發現男性焦屍

陳帆早前到訪深水埗劏房戶家庭並出席基層市民居民大會,發言時感觸良多,「在不夠100平方呎的劏房,起居飲食、清潔衞生、做功課讀書都要在床上進行,真的很慘,這不是我們可接受的!」陳帆說時不禁流淚,兩度哽咽,「我們需要給市民、下一代希望,其實是容易講,但要做出成績需要決心、需要時間,現在政府是有決心為市民提供適切居所。」

幫助基層的社區組織協會現時有一個小型計劃,該機構向業主承租了一個單位,翻新後間成四間各約100平方呎劏房,租給四個家庭,租金按其經濟能力釐定,每月各2,000多元,質素相比一般劏房為佳。陳帆看中社協這「優質劏房」計劃,提出政府也可落場與非牟利組織或社企合作,向業主租用單位再分租予基層入住,「與其讓經營劏房的人牟取暴利,可不可以由我們(政府與民間組織)去營運?」

陳帆其後更詳細解釋「同屋共住」構想,其一為劏房模式,以分間劃出不同獨立空間,但面積、衞生及安全會較現時劏房理想;另一為類似「七十二家房客」模式,不同家庭合租同一單位,共用廚房和廁所。陳帆期望此計劃由政府帶頭,並逐漸推廣成為一個「社會運動」,因此除了由政府資助外,正構思透過眾籌方式籌集計劃資金,以爭取公眾支持。
 
他亦稱已跟發展局和勞工及福利局商討,又與業主、慈善機構及社福團體接觸,各方反應正面,有信心可在年內推出計劃,預料首階段可納入百餘個各約500平方呎的唐樓單位,各間成四至五間約100平方呎獨立房間,租金與市價相若甚至低於成本價,每月約4,000元。他強調這是為改善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而非代替公屋,政府仍需覓地興建公屋。

……

上文節錄自第69期周報(2017年7月17日),原文題為《 加快建公屋才是上策 「優質劏房」只可作過渡計劃》,現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7月17日星期一出版的第69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