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生物多樣性暨新能源高峰論壇 匯聚跨界專家 共商綠色低碳發展
為響應8月15日「全國生態日」,煤氣公司和港華智慧能源連同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在當日舉辦生物多樣性暨新能源高峰論壇,吸引超過5,000 人線上線下參與,當中包括外國領事館、經貿組織、銀行界、ESG行業等代表。論壇聚焦生物多樣性及新能源兩大議題,匯聚政、商、學界專家,共同探討邁向綠色低碳未來的可行方案。與會講者深入探討適用於海、陸、空運輸的綠色甲醇、氫能及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研發應用,以及自然相關的ESG披露和監管趨勢。當日議題亦涵蓋將生物多樣性納入企業營運的考量,並有講者分享企業在發展與平衡生態保育的成功經驗。
論壇上,港華智慧能源獨立非執行董事、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學院首席發展策略師、香港生物多樣性專家小組主席陸恭蕙教授發表主題演講。她指出,能源轉型、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議題有著緊密聯繫,強調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業界之間的合作是推動綠色轉型的關鍵。外界關注新能源成本問題,陸恭蕙說,內地發展新能源有優勢,加上擁有成熟技術,估計日後可用具競爭力價格,在內地購入新能源。
煤氣公司商務總監—香港公用業務暨可持續綠色能源辦公室總監鄭曉光指,氣候變化威脅迫在眉睫,全球須加快減碳步伐,而交通運輸是主要碳排放源頭之一。他向與會者分享煤氣公司在開發綠色運輸能源的工作,包括在香港地下煤氣管網抽取氫氣,其可供氫能車輛使用;煤氣公司孵化的怡斯萊則利用廢棄植物油脂製成SAF供飛機使用,為航空業減排。船運方面,他說國際海事組織(IMO)已訂下減碳路線圖,而煤氣公司正在內蒙古生產可供船用的綠色甲醇,公司更是目前內地唯一量產獲歐盟ISCC認證綠色甲醇的企業,產品符合歐洲對可持續生物燃料和化工產品的要求。
無止橋慈善基金主席黃錦星教授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出發,舉出多個香港生物多樣性保護實例,以及《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所取得的成果。他建議,利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對保護生物多樣性起積極作用,例如在北部都會區增加山地造林,以助降温同時提高生物多樣性,而有關計劃可結合商界及社區共同參與。
氫能產業發展 三方合作推動邁向碳中和
高峰論壇的首場圓桌研討會以「投入潔淨能源時代,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為題,探討氫能作為未來能源的優勢。港府月前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期望本港把握氫能的機遇。研討會上有講者認同未來以氫能取代化石燃料,惟目前氫能發展處於起步階段,正面臨技術、成本和基礎設施等挑戰,並指出氫能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學術界通力合作。有講者則建議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支持擴大氫能應用;企業需加大研發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學術界則需要加強人才培訓。
新能源新趨勢 航空及航運業綠色轉型
第二場圓桌研討會以「支持新能源研發,推動運輸業界綠色轉型」為題,討論航空及航運業透過轉用新能源實現減排目標的挑戰和機遇。有講者指出,由於航空和航運業難以如汽車一樣通過電動化來實現減排目標,以SAF和綠色甲醇作為長途運輸的替代能源屬更可行做法。研討會亦提到,隨着新能源相關政策出台和需求增加,SAF產量和應用將快速增長,而綠色甲醇作為發展成熟的可持續燃料,也將在航運業減排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有講者提出,業界未來在應用新能源時,需面對成本及完善供應鏈等挑戰。
及早了解TNFD框架 引領企業達至可持續發展
因應「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框架正式出台,企業須留意其與自然相關的影響。在有關TNFD披露框架的圓桌研討會,講者的討論圍繞企業如何辨識與自然相關的風險與機遇。有講者提出,「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CFD)聚焦減碳和氣候風險,而TNFD則涵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企業可借鑒按TCFD框架披露的經驗,將自然議題納入日常營運決策及治理之中,亦需根據自身特點識別高風險環境議題,並加強相關信息披露,以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和競爭力。
平衡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育 尋求和諧共生之道
最後一場圓桌研討會以「與自然和諧共生,平衡發展及生態保育」為題,講者討論如何兼顧社會發展及保護生態。有講者認為,關鍵在於將生態保育理念融入發展規劃和建設中,實現兩者協同發展。同場有講者以香港國際機場三跑系統建設為例,介紹如何在大型基建項目實施環境保護措施。另有來自發展商的講者,分享在地產項目融入生物多樣性保育措施,例如在樓宇周邊種植植物,打造鳥類友善環境等。此外,有與會講者建議通過學校教育、社區活動等形式,增強公眾對自然的了解和興趣,鼓勵更多人加入生態保育行列。
除了舉辦高峰論壇,煤氣公司在「全國生態日」亦宣布發行郵票紀念冊,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郵票採用的相片取自早前公司舉辧之生態攝影比賽的部分得獎作品,全部均於大中華區拍攝,反映區內有着豐富生物多樣性。紀念冊同時載有煤氣公司的減碳進程,突顯公司由傳統公用事業企業,轉型成綜合清潔能源供應商的決心。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