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節|承傳經典開拓新視野 聚焦上海促文化交流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策劃的首屆「中華文化節」,匯聚傳統經典與創新意念,以不同形式的表演與活動,為大眾提供多角度視野,欣賞中華文化的精粹。中華文化海納百川,上海打頭陣成為首屆「中華文化節」的焦點城巿,透過多元藝術表演,將海派的獨特之處與當地的人文情懷展現給香港觀眾,深度跨界交流。「中華文化節」不只推廣傳統文化,更會展現隨時代演化,投入更多創意的項目,明月耀香江─ 寧波市演藝集團:舞劇《花木蘭》結合現代舞台科技,重塑經典;講座系列:《大師傳藝‧尋古知新》— 媒體創意文化產業發展,探討由傳統媒體轉型到新媒體的機遇;《龍承九子》藝術設計IP作品展覽及講座,則透過一眾藝術家對「龍」創新詮釋,讓大家以嶄新視角發現中華文化之美。此外,「中華文化節」亦積極推動社區參與,舉辦多項「貼地」活動,以不同的互動節目令大眾進一步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焦點城巿展現上海藝文風貌 促兩地交流
今屆「中華文化節」以上海作為焦點城巿,為香港觀眾帶來一系列藝術節目,包括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上海京劇院《烏龍院》及連台本戲《七俠五義》、「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尋香記──中國芳香文化藝術展」、《非遺點亮生活》非遺交流展等,從民族樂、京劇、香道,以至珍貴的非遺技藝,精彩節目傾囊而出,促進香港與上海的文化交流,從不同角度探尋海派的藝術文化根源與發展,近距離體驗上海的藝文風貌。
上海京劇院於8月3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進行免費京劇示範,三位優秀演員楊揚、楊楠及王盾合演《拾玉鐲》選段,讓公眾近距離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有駐足欣賞表演的觀眾認為這是一個新奇的體驗,何先生表示:「能近距離觀察演員的動作、細膩的表情和神態,無形道具的表現手法、角色反串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我非常欣賞演員將內心情感表達出來的能力。」《拾玉鐲》不單包含豐富的唱、唸表演手法,更是戲曲藝術中典型的虛擬性表演,細節如一個眼神、動作,不僅展現演員扎實功底,還向香港觀眾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楊揚分享:「非常感謝香港的邀請,這幾天的演出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感受到香港觀眾的熱情,增加了我的信心和激情。」
突破意念 轉化創新
藝術文化是反映時代的載體,「中華文化節」除了推廣傳統藝術外,亦有從經典轉化而成的創新節目,緊貼時代的變遷與發展,為觀眾帶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將於9月14及15日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的明月耀香江─ 寧波市演藝集團:舞劇《花木蘭》,為耳熟能詳的故事《花木蘭》添上武術動作及戲劇元素,加上別出心裁的舞台圓形轉盤設計,拼湊出不一樣的火花。故事講述北魏時期,少女花木蘭如何踏上巾幗英雄的旅程,從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完成使命、追求愛情到回歸和平與自由,成功開展出一條「自我發現」與「自我認同」的道路。當年花木蘭忠於自己的勇氣打破了傳統的局限,而今次的舞劇則巧妙融入現代舞台科技,重塑一代巾幗英雄的故事,把這個家傳戶曉的文學經典轉化成當代的形象。
明月耀香江─ 寧波市演藝集團:舞劇《花木蘭》詳情
「人」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橋樑,講座系列:《大師傳藝‧尋古知新》透過資深專家豐富的經驗與智慧,配合有趣形式,向大眾推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涵蓋中國美學、傳統文化、美術、書法、粤劇、戲劇、視覺藝術、文化產業等範疇,結合香港本土傳統文化、歷史古跡及現代藝術,由淺入深,讓大眾一探究竟。於8月16日舉行的壓軸講座,由講者王祖藍與大家探討媒體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從傳統平台到數字平台,傳統媒體該如何另覓出路。王祖藍將由內容到宣傳、從客戶到消費者以及生產者,由數字資產到最新的AI數碼產業,以及文旅項目等多角度討論傳統產業鏈轉化的過程,無論是業內人士或想了解媒體產業的朋友都不要錯過。
講座系列:《大師傳藝‧尋古知新》的最後一講:16/8 媒體創意文化產業發展詳情
「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蘊含意義深遠的文化內涵。由8月30日至9月4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的《龍承九子》藝術設計IP作品展覽及講座,一眾藝術家對「龍」作出創新詮釋,透過繪畫、攝影、視覺藝術、音樂和影像等藝術媒介,啟發觀眾以嶄新視角,重新發現中華文化的精妙之處。另外,展覽將展出以具IP 潛力的展品為靈感所製作的文創產品,加上主題講座,充分體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融合的成果。
《龍承九子》藝術設計IP作品展覽及講座詳情
走入社區 與眾同樂
「中華文化節」延伸至社區每個角落,讓普羅市民都可一同欣賞中華文化並參與其中。多項老少咸宜的延伸活動免費供市民參加,如各式展覽、大師班、藝人談、講座等。適逢9月中秋佳節,將於港九新界舉行甲辰年中秋綵燈會,市民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傳統花燈紮作展示、舞火龍和內地藝團的演出,共度佳節。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