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兩成「留守長者」疑現抑鬱症狀 三成人不願主動向外界求助

調查揭兩成「留守長者」疑現抑鬱症狀 三成人不願主動向外界求助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子女移民,父母留港,這種情況近年不罕見。有商會進行問卷調查,訪問逾110位介乎60歲至96歲的「留守長者」,結果發現,逾兩成半受訪長者疑似出現中度及以上的抑鬱症狀,有逾三成人更表明不願意主動向外界求助。

商會指情況令人擔憂,促政府要更針對性地支援留守長者,包括設精神健康篩查及諮詢服務、增設鄰舍友善計劃關注留守長者。

經緯青年商會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兩成半受訪「留守長者」疑似出現中度及以上的抑鬱症狀,有逾三成人表明不願意主動向外界求助。(受訪者提供)
經緯青年商會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兩成半受訪「留守長者」疑似出現中度及以上的抑鬱症狀,有逾三成人表明不願意主動向外界求助。(受訪者提供)

經緯青年商會今年6月至7月,訪問112名介乎60歲至96歲、有子女移民的「留守長者」。結果顯示,46%受訪者所有子女已移民,27%人則稱與子女關係一般至不佳,也有21%受方者稱與海外子女接觸少於每月一次。

結果更發現,53%受訪者認為自身精神健康狀況一般至差,有26%受訪者訪者則疑似出現中度及以上的抑鬱症狀。

同時,逾三成受訪者表明不願意主動尋求外部幫助,主要障礙在於難以啟齒、不懂得尋求社區支援、以及認為政府或社區的支援不足等。

調查顯示,留守長者最有需求的四類服務。(受訪者提供)
狄志遠(右三)建議,地區社福機構探訪時,要主動識別高危家庭;亦要提供一站式社區支援,並設立個案經理模式,醫社合作,持續跟進受助人士。(受訪者提供)

香港明愛安老服務高級督導主任陳淑嫻表示,不願意主動求助,或與與中國人傳統上不習慣將問題宣之於口,以及社會關懷服務及宣傳未能滿足長者有關。

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就調查結果提出建議,包括在地區社福機構探訪時,要主動識別高危家庭;亦要提供一站式社區支援,並設立個案經理模式,醫社合作,持續跟進受助人士。

主辦機構經緯青年商會也建議,政府要有具針對性的方案,支援留守長者的需要。商會會長梁芷琳提到,地區組織如社福機構、關愛隊等要主動識別隱蔽長者,提供適切服務,包括生活照顧、以至情緒輔導等服務。同時,她也鼓勵長者與移民子女保持聯絡。

針對留守長者不願意尋求鄰居協助,她建議樓宇增設鄰舍友善計劃,主動關注特別是獨居的留守長者。

商會認為,政府要有具針對性的方案,支援留守長者的需要。(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