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團隊研EduVenture®系列探究學習平台 科技驅動教育創新
實地考察對於中小學生的學習尤其重要,有助引導學生將書本上學到的理論應用於真實環境中。不過實地考察常受各種外在因素影響,且難以照顧每位學生的需求。香港中文大學團隊開發的EduVenture®與EduVenture-VR®,以科技打破現實界限,將遊戲元素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化身探險家,結合虛擬學習平台與實地參觀,為學生提供更全面、靈活的探究式學習體驗。學習平台已獲全港逾半中小學於日常教學中使用,並拓展至海外專上院校。
攝影:黃寶瑩
科技突破實地考察難題 VR技術開拓教學新視野
一般實地考察活動容易受時間、天氣、地域及成本等限制,「鴨仔團」形式亦令教師難以同時照顧每位學生的需要。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暨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總監莊紹勇教授(Morris)與團隊開發的EduVenture®戶外探究學習平台,則有助補足此問題。平台有如尋寶遊戲,學生在進行戶外探究時,內置地圖會實時定位,並顯示對應考察地點的問題與任務。團隊更開發了虛擬實境版本EduVenture-VR®,為學生創造互動式虛擬考察學習環境,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體驗式學習,減低實地考察的成本。陸晉軒(Eric)稱:「並非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出國拓展視野,EduVenture-VR®以科技打破現實界限,讓有經濟困難或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有機會體驗真實世界裡較難實行的戶外考察,促進平等教育。」除添置VR眼鏡,校方亦可選擇售價低至HK$10的紙盒眼鏡如Google Cardboard和自己的手機,實現經濟實惠的VR體驗。
EduVenture®最初為中學地理科實地考察之用,現已拓展至中小學的八大學習領域逾4,000個教件。教件可由教師自行設計,更有效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即使是同一主題,不同學校的教學方法也有所差異。因此,我們的角色為支援者,而非直接提供統一的教材。EduVenture® Composer不需編程技巧,教師可利用簡易網上編寫工具,製作加入VR的戶外考察教材,並以不同教學元素,如問答、填充、選擇題與錄音等,加強互動性。」莊教授道。
除了本地中小學,EduVenture-VR®亦獲多地院校採用;內地包括有北京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瀋陽師範大學、深圳技術大學、福州大學和溫州大學。在台灣方面,有20多所大學,包括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科技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和中原大學等。團隊亦與台北教育大學建立了知識轉移合作關係,成功將EduVenture-VR®推廣至當地60多所中小學於日常教學中使用。另外,在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物業建設及項目管理學院,每年有超過1,500名學生利用EduVenture-VR®作為到工地前的虛擬考察。
跨領域多元應用 成立社企推動知識轉移
為進一步實現知識轉移,團隊於中大「可持續知識轉移項目基金(S-KPF)」支持下創立社企Learniversity,以大學教育研究成果為基礎,提供以科技為本的創新教學方案。Learniversity的業務範圍並不局限於EduVenture®和EduVenture-VR®,同時按學校需要,制定專屬的教師培訓主題及活動與課程教材。莊教授分享,「政府分別於中學與小學推行『IT創新實驗室』與『奇趣IT識多啲』,旨在加強學校STEAM教育,以培育本地科技人才。Learniversity亦重於推廣STEAM教育,配合學校不同需要,協助構思及策劃能活用資助款項的STEAM活動,以及為學校提供專業意見及相關知識。」Learniversity又推出「無人機編程與全景航拍課程」,學生可透過 EduVenture-VR®及航拍技術收集VR素材,建立校園專屬主題的互動場景,同時加強對社區的認識,增強歸屬感。
最近,Learniversity亦獲「社創基金(SIEF)」資助,促進少數族裔和本地學生之間的跨文化理解和融合。梁楚喬(Jessie)分享,「學生先參加EduVenture-VR®虛擬考察和文化工作坊,初步探索考察地點,包括清真寺內的小淨室,以建立背景知識及加深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其後,學生將前往真實文化歷史場景,配合EduVenture®共同進行户外考察,從而促進跨文化交流融合。在活動尾聲的分享環節,學生分享各自對不同文化的見解,營造跨文化共融環境。」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