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落馬洲環評被指馬虎 環團稱有35處違法定要求 籲環諮會把關
興建新田科技城計劃在2023年提出,環評報告原指出科技城規模只有320公頃,但在環評途中,政府突然把規模急增至627公頃,其中涉及247公頃濕地保育區及緩衝區土地,惟政府拒絕重做環評報告。
有環團批評,環評報告內容最少有27項技術評估和數據錯漏,至少35處是違反環評法定要求,形容為「史上最馬虎環評」。環境諮詢委員會於下周一(22日)討論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評報告,十個環團促請環諮會做好把關工作。
興建新田科技城在2023年提出,環評報告原指出新田科技城規模只有320公頃,但在環評途中,政府突然把規模急增至627公頃,其中涉及247公頃濕地保育區及緩衝區土地,為30年引致最大規模濕地破壞的發展項目,惟政府拒絕重做環評報告。
環團指,現時報告中亦最少有27項技術評估和數據錯漏,並至少35處是違反橫屏法定要求,形容有關環評為「史上最馬虎環評」。
環諮會於下周一討論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評報告,包括綠色和平、香港觀鳥會在內十個環團認為,環諮會作為最後把關,應建議環保署否決此環評報告。
新田科技城規模加大一倍 仍繼續沿用舊有環評
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周藹銓提到,過往落馬洲河套地區、東涌新市鎮擴展工程等項目,在項目範圍有作出改動時,均會重新做環評,惟新田科技城規模加大一倍,仍繼續沿用舊有環評,涉違反環評法定要求,「政府唔係唔可能做,係選擇唔做。」
她指,環評遺漏了部分保育級別物種,但政府並未有就此重新調查,但按照以往做法環諮會會要求重新調查及補交資料。
香港觀鳥會質疑環評可信度
香港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黃雪媚補充,環評中的調查路線並沒有全面覆蓋受影響濕地。觀鳥會亦在其後在受影響濕地發現數種保育級別物種,並沒有在環評報告中提及,包括全球只有少於700隻,屬「極度瀕危」的青頭潛鴨。
她指,環評報告中數種鳥類亦被認錯,環保署回應指屬「編輯錯誤」。黃雪媚形容為,「低質錯誤」,「佢哋今次個生態基線調查嘅質素、可信度,或者係唔係由一個足夠專業資格嘅調查員去完成雀鳥相關調查,我哋係非常質疑。」黃雪媚表示,若環保署接納相關環評報告,不排除會提出司法覆核。
發展局回覆指,新田科技城的環評是嚴格按照相關法例和技術備忘錄的要求進行,評估範圍包括整個工程的最新範圍,以及工程邊界以外500米範圍。其中,政府完成了為期12個月的生態調查,為不同的環評項目作出評估,包括提供不同鳥類和動物(包括歐亞水獺等)的觀察資料和數據。環評亦就生態方面的影響提出緩解措施,包括發展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透過加強介入管理,增加物種的數量和多樣性,以確保發展不會導致濕地生態功能及承載力上有任何淨損失。環保署作為把關部門經檢視後確認報告已按相關規定進行,而環境諮詢委員會(環諮會)轄下環境影響評估小組較早前討論了有關環評報告並同意提交予環諮會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