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疱疹病毒|專家指罕傳人 猴子帶毒量成關鍵 72小時內治療最佳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37歲男子2月下旬金山郊野公園遭猴子襲擊受傷,其後確診染猴疱疹病毒,即B病毒,為香港首宗個案。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自1932年全球僅錄50宗個案,當中有21人死亡,當中有一宗人傳人個案。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解釋,並非所有被帶有B病毒的猴子抓傷的人都會被傳播,而是取決於猴子病毒量高低。他續指,感染病毒後延遲治療致死率若為80%,建議市民如果不幸被抓傷應立即清洗傷口,並盡快求醫,最理想是72小時內獲處方抗病毒藥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則認為,由於感染個案罕有,現時對病毒了解並不多,故相關數字不可完全作準。他亦指,現時大部份的個案均為被猴子抓傷後染疫,雖然理論上間接接觸傳播或者接觸到染疫猴子的口水都會感染,但受接觸到的病毒數量、溫度等因素影響,染疫風險相對較少。

猴子向人乞求食物。(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全球僅錄50宗個案當中21人死亡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顯示,自1932年全球僅錄50宗個案,當中有21人死亡。個案中大多數為遭猴子咬傷或抓傷後染疫,或當猴子的組織或液體沾到破損的皮膚上(例如被針刺或割傷)時被感染。

另外,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亦指,近年來在亞洲一些國家的寺廟公園裡有不少被獼猴襲擊事件,當中獼猴中約有70% 至80%已被發現B病毒,惟但目前仍未有相關地區人類因而感染B病毒的記錄病例。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解釋,並非所有被帶有B病毒的猴子抓傷的市民都會被傳播,而是取決於猴子病毒量高低,一般而言,如猴子當時抵抗力較弱或有自身疾病,才會令病毒量達到一定水平,足以透過抓傷或液體傳播去市民。

治療遲致死率可達80%

他續指,感染病毒後延遲治療致死率若為80%,建議市民如果不幸被抓傷,應用肥皂、清潔劑或碘酒清洗傷口約15分鐘,之後再用水沖洗傷口或區域15至20 分鐘。他又指,即使清洗傷口後,市民亦要盡快求醫,最理想是72小時內獲處方抗病毒藥物。

他補充,感染B病毒後被猴子抓傷的部位會出現紅腫及水泡,其後會出現類流感症狀如發燒和發冷等,而當病毒去到中樞神經時,則會出現昏昏入睡及手腳麻痺等情況。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林緯遜醫生。(資料圖片)

傷口紅腫與發燒等病徵相隔一段時間 患者或因而遲治療

另一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補充,由於抓傷的部位會出現紅腫及水泡與出現發燒發冷等類流感症狀或會相隔一段時間,故市民或未必知悉兩者有關鏈,因而延誤治療。被問到今次的個案在感染後個多月才確診B病毒會否延遲治療,他則指,由於屬首宗案例,故認為可以診斷到為染疫已不錯。

他補充,一般而言,病人如出現腦膜炎的情況,醫生都會給予針對疱疹一型的抗病毒藥物,而相關藥物可以治療猴疱疹病毒,故未必因遲診斷出B病毒而延誤治療,「有機會『啱啱遇著剛剛』。」林緯遜續指,如患者延遲治療,感染病毒後致死率若為70%至80%,惟由於感染個案少,現時對病毒了解並不多,故相關數字不可完全作準。

全球暫僅錄得一宗人傳人個案,為間接接觸傳播,相關患者因與已染B病毒患者共用護膚霜後,病毒從破損的皮膚感染。他表示,現時大部份的個案均為被猴子抓傷後染疫,雖然理論上間接接觸傳播或者接觸到染疫猴子的口水都會感染,但受接觸到的病毒數量、溫度等因素影響,染疫風險相對較少。他建議,市民如果接觸到猴子後應清潔雙手,避免接觸或眼睛、鼻子或嘴巴,如不幸被抓傷應立即清洗傷口,並盡快求醫,以處方抗病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