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架山照顧者倫常命案|議員批照顧者政策鬆散 醫護可助轉介個案
一名84歲男子周三(27日)被發現倒斃九龍塘筆架山道洋房臥室床上,其71歲妻疑因不照堪顧壓力,涉嫌謀殺丈夫被捕。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政府高度關注和感到惋惜。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今日(29日)在港台節目指,現時照顧者政策「散散修修」,關愛隊工作範圍較闊且沒有專業知識,建議在醫管局著手尋找高危照顧者,詢問病人家庭背景問題,並轉介醫務社工作安排。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前委員阮淑茵亦指,照顧者專線只能用作即時舒緩情緒,不能深入跟進個案,宜增大覆蓋範圍及加強宣傳。
狄志遠:照顧者政策僅提供基本服務 未必配合中產需要
狄志遠今日(29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現時照顧者「以老護老」非常普遍及典型, 今次事件令人關注社經地位較高的人士,反映照顧者壓力與社經地位、教育水平無關,皆因照顧者要365日、24小時照顧,任何人都難以承受。
他認為,現時照顧者政策「散散修修」,很多措施安排只是以福利角度出發,提供基本服務,中產照顧者未必認識之餘,或未必配合到其照顧習慣及需要。他續指,觀察到中產人士或會較想自力更生、不願尋找別人幫手,自尊心比較強,期望大家遇到困難時,不要礙於身份地位,應尋找專業人士幫忙。
他提到,整體而言,政府都有提供支援照顧者的工作,例如關愛隊會在社區展開探訪照顧者,惟關愛隊工作範圍較闊,且沒有專業知識,政府應考慮做法是否到位及以照顧者為本。
至於如何尋找高危照顧者,他建議可以從醫管局著手,因為照顧者必定會去醫院,可在護士詢問病人過程中,除了解健康問題外,亦可多問家庭背景相關的問題,相信專業人士有能力判斷和界定有問題個案,並轉介醫務社工跟進,相信值得嘗試、技術上並不困難。另外,他指房屋署及社福機構也可同時協助。
他提到,照顧者專線「182183」有社工接聽電話,緊急服務有相應配套和精神支援,惟目前配套仍然不足夠,因社工不能持續幫忙,當照顧者有需要時,專線只會轉介去其他機構,未能「由頭到尾」跟進一宗個案。他建議,可以成立以照顧者為本的支援中心,以港九新界三個點作嘗試,令到服務更為到位;政府亦可以支持私人市場機構,令到中產人士可更易找到服務支援,因應不同類型需求做對應。
照顧者專線只能用作即時舒緩
阮淑茵表示,政府應考慮制定以照顧者為本的政策,目前沒有照顧者實質數據,只可靠日常接觸去接觸相關人士,當政府可取得數據,就可訂立服務方向及服務量。
她提到,高危人士包括年老、以老護老需求較大,年長照顧者因本身年紀大、或有長期病,在長期照顧下,身體亦會變差。她續指,不論是否基層人士,照顧者都會認為自己有一定責任照顧家人,當中患認知障礙人士,即使獲實質幫手,但因溝通問題,如認不到人、懷疑家人等狀況,對照顧者也構成壓力。
她認為,照顧者專線只能用作即時舒緩情緒,而不能深入跟進個案,專線宜增大覆蓋範圍及宣傳。她又稱,專線最終都要由照顧者主動聯絡轉介的機構,惟「照顧者本身唔容易主動搵人幫手」,當其難得接通熱線,又要費力主動找機構及重新溝通,中途或已放棄。
被問到如何估計關愛隊成效,她指,若能夠積極做或會有成效,惟必須要有訓練。她指,即使是「傾偈」都要有目標、有方向,知道如何以不同角度及工具等,了解他們的情緒,單靠聊天未必會有效。她指,政府應制定相關配套,包括有系統地做記錄、長期跟進及轉介等。
江玉歡:腦退化症政策「塞咗入角落」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表示,去年曾針對腦退化症做過研究報告,認為香港對於腦退化症關注度不足,沒有相關的實質具體資料,且會「簡單化」問題。
她形容,目前對於腦退化症的政策非常零散,政府不是沒有做,而是「塞咗入角落」,沒有一些針對性政策。她指,腦退化症沒有根治方法,病患者亦見年輕化,故不能輕易帶過問題。
被問到「智友醫社同行」是否有針對性,她表示,確實有針對性,惟智友醫社是因為2017年精神健康檢討報告而制定,至今都已經七年,目前環境變化大,數量仍然不足,且當中需要透過醫院轉介,覆蓋面不足。
她認為,應該要站高一級制定策略,要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從而訂立策略及計劃。她指,在英國、澳洲及新加坡等地,每隔五年都會有全面計劃,預先制定策略,知道如何投放資源。
至於處理燃眉之急的情況,她認為,可考慮公私營合作模式、或社區家庭醫生;同時可作照顧者群體培訓,皆因照顧者在病患初期是無從入手,政府可以參考其他國家作出支援,例如設照顧者友好社區、支援小隊,目前的關愛隊必須要有培訓。
她形容現時「乜都未做」、「太多嘢未做」,而服務仍不足夠,認為照顧者如此辛苦,需要的是喘息的服務、情緒支援及專業社工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