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膠回收 】寶藏定垃圾?為膠尋出路免被埋葬堆填區

撰文:吳志茵
出版:更新:

回收中心內,盡是一片白色的發泡膠海。地上放着一袋袋不同類型的發泡膠製品,一個個發泡膠箱被堆疊至差不多到天花板高,不過對比每日本港產生過百噸的發泡膠棄置量,這只是冰山一角。
李家銘(Andy)是「迷失的寶藏:發泡膠回收行動」的項目經理。去年6月,他發起回收發泡膠計劃,並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資助,為這些被忽略的資源開拓回收渠道,除了彌補現時業界回收所限及不足,更重要是向市民及商戶宣揚一個訊息:原來發泡膠一樣可以回收再造。
攝影:黃寶瑩

Andy曾在慈濟(香港)基金會的回收物料轉運中心工作,主要回收塑膠、廢紙、鋁罐、玻璃瓶等。雖然不時會收到發泡膠,但因量不足及成效問題,最終淪為垃圾,長年埋在堆田區下。計劃初期,Andy與團隊走入街市回收發泡膠,一切從零開始。「街市檔會重用發泡膠菜箱和魚箱,但生果網、生果底盤、發泡膠飯盒卻一直沒有人做回收,希望藉基金資助開拓新渠道。」

位於荃灣的回收中心內堆滿了發泡膠,形形式式,同樣等待處理成再生物料。

發泡膠具保溫、隔熱、隔音、防水等多項功能,加上成本低,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即棄用品及產品包裝。物流、電器及急凍食物公司常採用發泡膠作包裝物料,但當包裝被拆去,亦代表完成了使命,大量發泡膠會被視為廢物,最終逃不過被棄置的下場。

「初時大部分公司都不知道發泡膠可以回收,所以它們的命運就只有被運到堆田區,但現在這些公司會主動送來,經加工處理後可還原成塑膠再生料,減少浪費地球資源。」

除了生果網,已清洗的發泡膠飯盒同樣可以回收再造。
海洋垃圾因漂流時間長,回收後必需細心處理,鏟走污跡,處理過程十分繁複。
菜箱上的膠紙需要逐一撕去,否則會影響製成品品質。

回收有價有市 仍難敵運輸成本

現時計劃主要回收PS6號及LDPE4號兩類發泡膠物料。前者是易碎成粒狀,如即棄飯盒、保鮮箱、發泡膠板、防護包裝等,而後者則是常用於生果網、珍珠棉及填充粒等不易碎物料。發泡膠經機器打碎,熱溶壓縮成長條狀,製成每塊10公斤的膠磚,然後出口到內地,加工成為膠珠,最後再造成衣架、相架、牆腳線等產品。

位於荃灣的回收中心,裏面堆滿大大小小的發泡膠等待加工。在放入機器成為再生料前,發泡膠需要進行分類及清潔,這亦是最令人頭痛的工序。若有其他雜質混入物料,不但會影響品質,亦可能無法還原成再生物料,前功盡廢。因此,回收得來的發泡膠必須細心處理,逐一撕去保鮮箱上的膠紙,再鏟走污跡,而生果底盤表面上的透明薄膜亦要除去。雖然只是手板眼見功夫,但相當花時間,而職員人手有限,因此需要依靠義工協助才能完成。

處理及分類發泡膠相當花時間,而職員人手有限,因此需要依靠義工協助才能完成。
發泡膠經機器打碎,熱溶壓縮成長條狀,製成每塊10公斤的膠磚,然後出口到內地加工。
發泡膠料按潔淨度分等級,當中以純白、無污染的發泡膠料屬最高等級(A Grade)。

發泡膠料按潔淨度分等級,純白、無污染的發泡膠料屬最高等級(A Grade),有污跡及雜質的屬次一等(B Grade),雜色及黑色則屬最低級(C Grade)。雖然最高等級的回收價可達每噸500美元,有市有價,但發泡膠輕,體積三尖八角,佔用地方多,大大提高運輸成本。Andy說,即使裝滿一輛5.5噸貨車,最多亦只有70多公斤,加上人手、租金等種種難處,令本港發泡膠回收難以經營。

Andy認為計劃已慢慢開通了其中一條道路,但當中面對的種種困難,仍要搜集更多數據尋求解決方法。

現時中心每月平均回收量已超過1,800公斤,但相對每日過百噸的發泡膠棄置量,數量始終是微乎其微。「如果把它當做錢,可以有技術把它變成資源;但如果一直視之為廢物,它們最終都只會被送到堆填區。」就如計劃名稱:「迷失的寶藏(Missing link)」,Andy認為每一件回收物品都是一個寶藏,目前欠缺的只是渠道。「本來是一條直路,但現在變得迂迴曲折,問題是我們應如何挽救,給它一條出路。」經過9個多月,Andy認為計劃已慢慢開通了其中一條道路,但當中面對的種種困難,仍要搜集更多數據尋求解決方法。「難以一步登天,希望未來5年時間可以打造市場,有望靠業界一起實現。」

「迷失的寶藏:發泡膠回收行動」

面對每日龐大的發泡膠棄置量,即使密密回收都只是微乎其微,仿似愚公移山,徙勞無功。「甘願做,歡喜受」這句靜思語正好作為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