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業潮︱港推盛事、熊貓旅遊吸客無助救市?學者料租金跌才有轉機

【結業潮/市道/北上熱潮/旅客】自通關後本港掀起一股結業潮,至今仍未有停止迹象,港府亦積極推出多招救市,包括力推盛事經濟、「無處不旅遊」、還有熊貓經濟等,吸引各地旅客來港帶動消費,但對社區店舖的生意,似乎未能帶來重大起色,有經濟學者認為,內地旅客的旅遊模式轉變,改為行山、景點打卡多過購物,受惠的可能只有鄰近景點的店舖,但亦不會帶來太多生意額。
他又預計,結業潮仍將持續一段長時間,推測要等到香港租金下跌兩至三成,可與鄰近地區,如深圳等競爭時方有出路,不過相信會是一條痛苦且顛簸的過程。

港府過去一年積極推出多招救市,包括力推盛事經濟、「無處不旅遊」、還有熊貓經濟等,而且獲中央政府恢復並擴展深圳「一簽多行」。但隨着香港現有6隻大熊貓、啟德體育園已落成啟用;繼ComplexCon結束後,緊接又有國際七人欖球場等盛事,吸引大批旅客來港。
事實上,今年首季的內地旅客入境數字的確比去年同期增長,單是本月22日一個普通周末,錄得超過14.5萬名內地旅客訪港,是繼農曆新年春運後的新高,當日有不少旅客是為盛事ComplexCon而來,網上消息亦有顯示,有大批內地客湧入西貢行山,似乎是「旺丁不旺財」,或只有部份盛事活動及景點周邊受惠旅客消費。
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變 不再「大手筆」購物
經濟學者李兆波以本月22日,有大批內地旅客湧入西貢萬宜水庫為例,指出原本交通不便的地方,如今迎來不少內地人,可見他們的旅遊模式早已改變,與過往在旺角、銅鑼灣等主要購物區「大手筆」消費截然不同,他認為這些人流只帶動輕微的零散消費。
他又說,近日經過旺角砵蘭街等原本熙來攘往的旺區,卻見市道冷清,認為內地旅客帶來的效益,大多落在鄰近景點的地區,如西貢等,其他市區商戶較難受惠。如富豪雪糕車,長久以來都深受內地旅客歡迎,經常大排長龍,但其他零售、餐飲店卻門可羅雀。
香港租金、人工貴 老闆寧離場止蝕
李兆波又分析,當前香港零售與餐飲業面臨的不單是消費水平下降的困境,還有無法控制的三大成本,包括工資、租金與其他營運費用飆升的問題。由於香港的租金及工資,普遍比內地及其他地區偏高,三大成本中有兩項都居高不下時,店舖老闆「計過數」便寧願離場止蝕,亦因此市面上愈來愈多空置舖位。
再加上「一簽多行」的吸客效果不似預期,內地遊客雖然更頻繁來港,但港人「北上潮」更盛,尤其是周末等高峰時段,在東鐵線上可以看到不少港人北上的身影,此消彼長下,留在香港的消費力便大大減少。
「一簽多行」只是「令香港輸少啲」 租金下跌才有轉機
北上熱潮影響很多傳統的街市、賣菜賣魚的小店,面臨貨品代理與成本控制上的雙重壓力,貨物賣不出去只能以低價出售,最終導致經營虧本,這種局面在北區、荃灣與屯門等北上較方便的地區更為明顯。
李兆波又說「一簽多行」帶來的效益,只是「令香港輸少啲」,助力減少本港商店倒閉數量的程度不大,真正從根本上改變市場局面,還需要政策和經濟層面的改善與協調。李兆波表示,現時香港較難吸引外資來經商,可能要待本港租金下跌才有轉機,只是租金向下調的話,地價亦會隨之下跌,政府收入減少,財富又會蒸發,會出現一個頗大的連鎖反應,但要經濟有改善,亦只能捱過這痛苦而顛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