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新村・四】抗爭2000天 建村六難
高鐵嚴重超支,港鐵股東會周一通過高鐵開支封頂,政府宣佈繞過工務小組委員會,把追加撥款直上周五財委會審議。六年前,社會人士群起反高鐵,保菜園村,保不住,村民用驚人毅力,集體搬村,建村。他們完成了香港從未完成過的,民間建村的創舉。他們仍在充滿妥協和艱難的路上,雖終彼岸漸明,入伙可期。
欠缺龐大財力與政府協助的「素人建村」,必須解決買地、路權、水電等困難。陳秉鳳直言,「新村開創先例,體現我們用自己力量達成一件無人覺得會成功的事。最後做到也很自豪,而建村是為安居樂業,但是過程比想像困難太多。」(系列四之四)
一難:與政府角力
新村使用復耕牌照搬村,但手續需時甚長。「政府不配合,申請牌照已耗時半年,手續上很多阻撓。現在復耕牌是臨時牌,屋子則被政府歸類為寮屋,他們隨時可以發展之名取締。」
陳秉鳳指,「政府並沒有意欲去協助,村民被政府部門當波一樣踢來踢去。 這兩年不時與東北村民交流,村民會叫他們堅守,不要像菜園村般。有些村民本想早點退休,卻因搬村起屋花費不少,必須繼續工作。」
二難:為爭取基本條件周旋
「每一樣基本條件都花費2至3年才得到真正的解決辦法。」陳秉鳳舉例說,水電走線從外面駁入新村,不可經過他人的地方,故需不斷討論走線位置,而村民亦需與水務署、中電不斷開會。
例如,村民與支援組以為電力可如舊村般飛天線入,但與中電商討後,中電認為戶數多,要額外興建火牛房使電力供應更穩定,此乃他們計劃之外。
覓地選擇亦不多。「新村不能離原址太遠,不希望村民,尤其是老年者,重新適應環境,故此要在八鄉附近搵地。地價不可太貴,面積亦不可太大,村民未必有財力負擔。最後選擇這塊地,雖然『岩巉』,規劃有難度,但仍會盡量保留綠色空間。」
另外,新村的電訊服務仍未完成。雖然電訊服務商曾於年前到村內開會考察,但再無跟進。如今新屋仍未有網絡,即使只是申請轉移臨時房屋的電話,經過個多月仍未執行。
對老人而言,有線電話是對外溝通的重要渠道。農曆新年將至,村內長者往常收到不少親友的問好和祝賀,但今年卻可能面對兩難。村民高春香指,「老人家要麼住在又冷又少人住的臨時房屋,要麼搬到沒有電話的新屋,變相減少與親人接觸的機會。」
三難:日久失修的臨時屋
為新屋苦惱之時,部分村民亦要為臨時屋失修所苦。臨時屋由港鐵興建,然而既謂臨時,年月過去,不免出現滲水、爆糞渠的問題,陳續說:「政府與港鐵的反應,都是指村民很快就搬入新屋,所以不會整修。」不過時至今日,村民仍然住在外牆甩色、喉管生鏽的臨時屋中。
四難:路權
翻查新聞,2010年間,從大路連接新村的私人道路地主透過中間人與村民商討路權費,過程中,政府在舊村進行清場。該路段長500公尺,共涉及10多個私人地段。此後,另有不明人士開出500萬元現金的條件換取路權。翌年,其時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指路權問題已解決,但2012年間,該路段出現攔路柱,新村承建商大型車輛無法駛入村內進行工程。此後,村民召開記者會,並到鄉議局請願,請求盡快解決路權糾紛。擾攘至2013年,路柱終被拆走。
五難:與承建商溝通
建村對承建商來說,也是新嘗試。村民所選擇的小型承建商一直承接鄉村工程,一次通常只興建1至2間屋,從未試過今次般的規模。「加上,村內有3個屋型,村民又有不同造料要求。我們覺得按需要設計新屋是相當基本,但對承建商來說是不方便,需時更長,過往一式一樣,當然快捷。」陳秉鳳說。
六難:緩和鄰村張力
新村位於兩個原居民村落之間,很多時候亦需要和鄰居協商。由於新村現址原為土地,吸水力較水泥強,為了防止水浸,新村興建不少雨水渠,避免影響鄰居。村民Josephine坦言:「初時他們比較有戒心,怕生活受到影響。」她又笑言,後來很快混熟,始終婦女間話題不離買菜,一來一往,關係漸見改善,現在鄰村居民還會邀約他們一起酬神。
「我們回家的路,必須經過別人的地方,我們不希望自己變成獨家村。事事盡量配合,與鄰村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