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展覽疫市停擺 11年經驗電工轉做地產:唔可以再零收入
香港作為亞洲展覽之都,各類展覽全年無休,每年3至4月更是展覽業界旺季,無論展覽場館還是從業員都十分搶手。惟今年旺季卻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跌落谷底,展覽場地亞洲國際博覽館更一度改裝成檢測中心。展覽界在疫巿寒冬下復工無期,從業員在零收入壓力下,只能暫時轉行求一線生機。
「政府冇諗過喺博覽館做嘢班人去咗邊。」自稱是「沉默的電匠」的阿匠,今年32歲,任展覽業電工師傅11年。今年初自疫情爆發後,展覽活動紛紛叫停,業界停擺,他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阿匠質疑政府從抗疫基金中撥出10.2億元資助會議展覽業,只惠及展覽主辦機構,卻忽視受疫情影響的業內小公司及散工。他認為展覽業工人曾為業界出力,如今卻像被社會遺棄。面對眼前困局,阿匠換上簇新西裝到地產舖工作,「真係冇辦法再零收入」,惟他卻遇上另一難題──考牌試延期,他不禁慨嘆:「好似望唔到起點咁。」
攝影:黃舒慧
電工投身展覽界11年 因疫情轉行賣樓
阿匠本職是電工,如非疫情影響,這時候他理應忙於在亞洲國際博覽館埋首駁電,為一場又一場展覽活動趕工,身上的便服完全是為了方便工作而選穿;如今他換上簇新西裝,陪客人與地產公司前輩到處「睇樓」。不過,對阿匠而言,轉行最難的不是穿上恤衫、西褲,而是要放下11年的電工實戰經驗。阿匠自畢業後便投身展覽業界,從書展、食品展、服裝展、化妝展到玩具展,阿匠與電工同事踏遍香港大大小小展覽,「你數得出嘅都做過」,阿匠說。
這些年來,阿匠拿着圖則熟練地應對不同場地與活動負責人,亞博館展館雖然佔地極廣,但他早已練成能快速尋找場地的技能;港鐵站商場職員習慣檢查每一個插電位與電工牌照,他又會加倍留神,好讓雙方都能迅速完成工作。每當大型展覽人手不足,阿匠亦能靠累積的人脈,向場內展覽公司師傅「借人」,以便在死線前完成任務。阿匠憑藉經驗與勞力,每年3、4月旺季均會超時工作120小時。每個本地大展覽背後,都是由無數個「阿匠」連夜支撐起來。
情況遠差於SARS
然而,今年旺季撞上疫情,本地展覽已因限聚令復市無期,另上半年多個國際展覽亦已煞停,「社會運動都未去到年頭咁靜」。阿匠指,往年同期最少有6個展覽,惟自1月起,每月只有1宗生意,其月入亦由旺季薪金連OT補水每月2.5萬至2.8萬元,大跌九成五,至3月僅得少於2,000元的收入。他指,目前客人即使有場地,亦不敢落實展覽細節。
早於疫情之初,阿匠曾向行內「師兄」打聽2003年SARS的情況,以作最壞打算。前輩們憶述當年捱了約2、3個月,生意便逐漸恢復。由於展覽業界多聘散工,電工散工早已習慣積穀防飢,每年7、8月淡季或要靠積蓄度日,又或是以電工技術兼任裝修工人。阿匠本打算順着疫情,靠積蓄撐過低潮,惟是次疫情影響之大,已遠超整個業界的想像。
政府冇諗過博覽館做嘢班人,𠵱家去咗邊。
質疑抗疫基金忽視小公司及散工
展覽界停擺逾月,展場之一的亞洲國際博覽館更一度改裝成檢測中心。政府雖然從抗疫基金撥出10.2億元支援會議及展覽業,資助企業參加貿發局展覽和主要會議,以及資助主辦機構日後於會展及和亞博館舉辦展覽及國際會議。然而阿匠批評:「政府冇諗過博覽館做嘢班人,𠵱家去咗邊。」又質疑相關措施只惠及展覽主辦機構,忽視受疫情影響的業內小公司及散工。
阿匠形容,香港展覽業以「捱得」和「快靚正」而聞名,同工於晚上7時收場,凌晨3時就能完成拆燈、收傢俬等工序,順利把展覽館還原。他認為同業的努力,造就香港躋身世界博覽龍頭,「啲官一定有入過展覽,但永遠唔知背後啲人做過啲咩」。他慨嘆,即使市民會逛食品展,亦不會留意他們的存在,「好似被社會遺棄」。
同工轉任地盤、售貨員
阿匠身邊的電工朋友紛紛轉行自救,有人改當售貨員,亦有人轉職地盤。對於轉行,阿匠坦言掙扎良久,「真係冇辦法再零收入」。個半月前,他終決心轉行,穿起人生第一套西裝,轉投地產業界,底薪雖比電工淡季收入減半,但至少較零收入好。
轉行又遇地產試延期
阿匠從零開始,居於大圍的他選擇在熟悉的社區就業。目前,他一邊隨地產師兄陪客人看樓盤,一邊替業主為各種租盤、賣盤拍照。原來自疫情爆發後,不少業主不欲買家上門看盤,要求地產從業員以圖片示客,阿匠遂替公司為樓盤拍照。他本打算應考5月的地產營業員牌照試,豈料地產代理監管局因應疫情宣布需大減試場座位數目,後來更取消原定於5月5日舉行營業員資格考試,「好似望唔到起點咁」,他說。
被問到疫情緩和後,阿匠會否重操故業?他說,「會,一定會,到時諗住兩邊走」,阿匠心裏從不打算放棄在展覽業累積了的11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