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仔逼遷之一】一個布市場 八種生活
你身上穿的那塊布,可以是一個設計師的具體表達方式,也可以是穿衣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賣布的人,用一單交易走入了你的生活。深水埗欽洲街臨時小販市場由1978年營運至今,布販自己搭建鐵皮屋頂加班駁碎布花紋,形成「棚仔」。棚仔「臨時」了38年,提供192個檔位,現餘下約50名實際經營者。這些年來來去去的老顧客,和布販之間的交流不只是交易,而是生活的連結。
每逢Eid節,我都會造漂亮的新衣服給全家每一個人。
布:作為祭祀儀式的必需品
Asfa 一家是巴基斯坦裔,信奉伊斯蘭教,按照傳統,每年均有兩次盛大節日(Eid)即是開齋節及宰牲節。「開齋節前,我們會連續禁食30天,每天的凌晨4時至晚上7時均不能進食;到第31天就是開齋節,婦女會在家煮大餐、造新衣服;男性則會到清真寺拜神,晚上一起吃一頓很豐富的晚餐。而宰牲節有錢人會買來一隻牛、羊、駱駝或山羊烹調,分給其他人吃。」
Asfa 平日的生活就是照顧小朋友、煮飯、針黹一腳踢;甚至外出兼職,作英語及烏都語的翻譯。「每逢Eid節,我都會造漂亮的新衣服給全家每一個人,包括自己。這條裙子好看吧!其實並不便宜,單是布料已需40元一碼,造一條裙要用5碼左右,即是約200元。」
我要睇到布先識設計。
布:作為第二人生的起點
小蘭19歲開始從事製衣行業,38歲來港後到工廠工作。直至製衣廠陸續結業,她轉行擺地攤賣成衣,近年退休後,才再執起縫紉剪刀。「好鍾意造衫,兩日可以造好3件,但無本事開舖頭,只接單幫人度身訂造,和得閒去墟市擺賣。」「這件是男裝,中式長衫。我一定要見到真人才想到他適合著什麼款、一定要看到布才懂設計。」
小蘭是去年9月才首次到棚仔買布。「以前孤陋寡聞不知道,在新聞看見不斷說要執笠我才來,又真是很多款選。上次有人搞花生騷,我幫手造了這件衫,很受歡迎,很多人向我訂造同款的。如果執了,當然不開心,少了一個買布的地方。」
棚仔的款式選擇多,落雨也可以來買布。
布:作為成長的紀錄
小稜今年才20歲出頭,但到棚仔買布已有7年。「初中時第一次玩Cosplay,第三套衫已開始係自己造,好多cosplayer都是在這裡或基隆街找布的。但這裡又比基隆街更多選擇、而且不怕落雨。」
「如果淘寶,只有一些熱門的動漫角色可選擇,一些details又沒法自己掌握。而且,自己親手整衫,也是表達對那套動漫作品熱愛的一種方式。」「這套是去年迪士尼萬聖節米妮的造型衣服,好辛苦才終於在棚仔找到下半身那塊橙色摺紋布。而最外面那層原本只是一塊紫色布,黑色花紋及閃粉是我自己畫上去的。」Cosplay衣服還有一大特色——可用膠水黏上配件。「反正不會拿去洗,哈哈。」
她對棚仔抗爭非常上心,每星期也和布販們一起開會。「其實我很想為棚仔付出多些時間,來阻止它關閉,但已經搞了太多次導賞團,還有義工組裡好像也分成兩批人,搞文化活動的和去抗爭的,他們很少交流。」她說來甚無力。
自己車嘅衫比較有感情,不會輕易丟掉。
布:作為母女交換的禮物
Mei妝容年輕,看來仍像青春少艾。「哈哈,我有兩個女,分別3歲同1歲,唔後生㗎啦!」她去年6月才開始嘗試自己造衫。「我好疼兩個女,買很多衣服給她們,但小朋友成長得快,對購入的衫又無感情,很快丟棄,浪費。半年前心血來潮買了架衣車,試下自己造衫,網上大家都推薦來棚仔買布。自己車的衫比較耐穿、手工仔細,加上有感情,不會輕易丟掉。」
棚仔將消失,就她而言也是一種感情的流失:「這裡布料有很多款式,檔主又不會看著你給你壓力,可以慢慢揀不怕被人罵。」Mei說,囡囡曾經向她承諾:「我第時整返件衫畀你著吖媽咪!」
一得閒就行下棚仔,看看有甚麼可啟發靈感。
布:作為靈感女神
阿健在土瓜灣工作室教授布藝興趣班,附近很多車房,有時看到車房工人穿著「夾乸衣」,但西式剪裁的背部鈒骨位可能不太方便他們工作。於是,他設計出一件新式「夾乸衣」,混入中式唐裝風格,上衣與袖口連住用同一塊布,指此設計能更方便車房工人走動。
「我自04年在日本讀完書回港,便經常到深水埗買布。幾耐嚟一次?不定時,通常轉季,只要得閒就行下棚仔,看看有甚麼可啟發靈感。」
棚仔令我大開眼界。
布:作為一種經驗累積
「這條圍裙,是仿製19世紀的歐洲款式,不少戲服需要特別製作及使用特定布料。」Tiff現為香港演藝學院的舞台及製作藝術學系三年級學生,其中有修讀「戲服設計」課程。「小時候喜歡造衫,但只會在家附近買布,到六年前修讀設計相關課程後,才首次光顧棚仔。那時的第一感受是眼界大開!原來世上有這麼多不同質地、來自不同國家的布!多元化、又方便。」
「如果棚仔真的要拆,當然可惜,布販會失業,而且貯存的布要怎麼辦?難道要丟掉嗎?」
呢排日日都抗議開會,忙到唔得閒整衫!
布:作為時間的犧牲品
李小姐是布販,洋名Margaret,在棚仔經營「生記行」約30年,除了賣布,亦有自己造衫,在大南街設有Showroom。「這件外套及這個袋是一套的,早前有記者來採訪時見到喜歡,就跟我說想訂造。只是最近實在太忙了,又要開會又要抗爭,實在沒時間製作,遲遲也未完成。袋的肩帶是臨時用絲帶綁的,給你們拍照,遲點會找來真正的皮條作肩帶。最近已經星期一至日也開檔,連睡覺也沒有時間!」
布條及絲帶象徵訴求。
布:作為保育象徵
Hofi 曾就讀於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現正就讀浸大視覺藝術學系。「棚仔是每個設計系學生的尋寶空間,這裡選擇多,可以散買,對學生來說非常方便。去年聽到棚仔要拆,我便發起在外圍鐵欄綁上絲帶或布條的行動,大家都在上面寫上訴求。自古以來,絲帶均帶象徵意義,如黃絲藍絲、紅絲帶則代表支持愛滋病人。所以,我設計的這條裙也以布條及絲帶為主角;靚唔靚是其次,意義最重要。」
現時,這條裙只有前面綁有絲帶,他將在日後的棚仔保育活動中,邀請關注人士在背面繼續綁上絲帶。
圖輯的拍攝場地,昔日是棚仔後方的貨倉。那天,我們在這空間隨手找來一些衣架、人型公仔、布匹,就能成為拍攝的佈景。「這裡原本堆滿布匹,沒有空間給人走動。數個月前布販收到政府搬遷通知後,要找地方開會、舉行集會,才清空這裡。頂上的布帳蓬及吊燈,也是那時才搭成的。」
隨機而成的空間、隨手拈來的道具,就是棚仔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