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服務怪象 長者:隔日送飯、下午冇飯、周日唔送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最近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香港是最長壽的城市,女性平均年齡87歲,男性81,跑贏了日本。然而,面對高齡化的社會,政府的長者社區政策何如?來到單身、68歲的獨居長者「麥姑娘」家前,門打開,她看來不僅精神奕奕,更可說是「逆齡」生長,還能走來走去幫來客搬桌椅,平日又四處爭取改善長者生活的設施和政策,「麥姑娘」的稱號也因此得來。驟眼看來她跟獨居老人活動能力低的形象扯不上邊,好像不需社會操心。然而,事實是否如此?

麥姑娘指若要清潔氣窗,得爬上梯,用拖把抹,但一隻手不夠力,兩隻手一使力便很容易跌倒。「心會很震。」

離院支援限3個月

幾年前,麥姑娘被行李箱一撞,老人家骨頭脆,右腳小腿骨折,小腿連腳掌都打了石膏。因該區醫院屬緊急處理醫院,她只住了8日便要出院,醫院社工透過政府與醫管局合辦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安排了送飯,但家居清潔、洗澡都無人幫忙。休養期間,她要常躺在床上,把腳晾高。「洗澡也要把腳晾起,不能沾水。」麥姑娘憶述。幸好,她有教會朋友同住一層,就近照顧,但還是不可能請別人天天幫忙打掃家居,只能任由灰塵堆積。

「社區照顧」這個概念起源於二戰後英國的反院舍化思潮,力求避開院舍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倡在社區內提供照顧服務,包括送飯、洗澡、清潔等等。香港最先引入此概念是在1970年代的安老服務,至今針對長者的社區照顧服務已發展了40餘年,惟缺陷仍多。

以送飯服務為例,竟只限周一至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都停止送飯。麥姑娘幸有教會朋友多煮飯菜送來,其他長者卻沒這般幸運。研究社區照顧政策的「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社工劉姑娘說,有些長者甚至告訴她送飯也有限額,一些長者逢星期一、三、五有飯開,其餘的老人則逢二、四、六,其他情況還有上午有飯、下午沒有。「禮拜日都要食飯啊,如果是那些比較孤獨的長者,怎辦?」麥姑娘說。更甚的是,限額之外又有限額,離院支援計劃最多只維持至出院後的第12個星期,麥姑娘的傷患卻足足半年才能痊癒。

窗外有馬路、油站,窗很容易便蒙上一層灰。

看不見的隊頭:4000名老人輪候政府外判私營服務

沒了這個支援,就只能找銜接服務,即轉到地區申請政府外判的私營服務,按身體機能的缺損排隊,問題較輕的排「綜合家居照顧服務」(IH)隊,問題較嚴重的則排「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EH)隊,目前共有近3600人正在輪候,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則有3300多人。「還有更多未排的,反正排都不會給你,又或者有社工已先『截龍』——問是否獨居,有否子女。」劉姑娘說,事實上,有子女也不一定代表有空照顧家人。就算過了地區社工那關,排到隊,輪候時間平均也需8個月,服務如有若無。落不到地,沒有飯吃、沒法洗澡,沒有社區網絡的長者,或真如麥姑娘所說:「咪吽臭囉。」

一跌恐健康變缺損 冀有預防性社區支援

麥姑娘慨嘆,政府常說要把資源留給最有需要的人,「事實是人人都有需要。」麥姑娘說。家居清潔這種不太常需要的服務,更要輪候3至4年才有。「一般掃地拖地我都可以做,但如果爬高抹氣窗啊、燈啊,就有困難了。我自己根本做不到,而且心會好震。」麥姑娘邊說邊指着膝頭,又摸摸手肘:「人老了,膝頭半月板慢慢蝕了,會痛;關節不夠力,骨質疏鬆,痛起來,刺一刺,會腳軟的,感覺遲鈍,扶不及呢,就很容易跌倒。」

麥姑娘多次向政府提出要做預防性的支援:「要幫長者免除家居危險,例如搬重物、清潔櫃底,讓我們安心居家養老,現在做不到安老,因為我們沒安全感,怕隨時跌倒。」她認為政府不做好預防性支援,老人家隨時跌倒,變成「嚴重缺損」,變相加重政府醫療開支負擔。她說:「如果有預防,長者又可以不用受那麼多那麼大的痛苦,這就可以雙贏了。」

除了清潔高處的風扇,搬開鋼琴、櫃來清潔地板,都是長者力有不逮、需要「預防性支援」幫助的事情。(黃妍萍攝)

劉姑娘:長者劵市場化 政府為何不認真提供服務?

麥姑娘跟「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計算過,要讓排隊申請服務的人全數獲得協助,需要4億多元,麥姑娘幫政府「計埋數」,說:「政府有8600億儲備,我們建議政府拿幾百億出來,不是叫他拿來用,而是放在銀行,這已經有幾億利息,清了條隊,餘下的還可用作緊急用途。」政府聽了,卻沒有行動。「可能我們的方案在法律上要看看是否可行,但任何方案都可公開諮詢。最近政府加推長者券,既然放8億在這裏,倒不如放在社區照顧服務上更為實際。」麥姑娘說。

長者券全名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專給被評定為中度缺損,正在輪候及未受任何資助社區服務或住宿照顧服務的長者,每人每月獲6500元服務券,自行選擇服務。劉姑娘認為這是市場化,「要人給錢去買出面的服務,那為何政府不認真點提供服務?」社區照顧遲遲未有改善,劉姑娘認為是因為政策牽涉太多:「不只動到一個區,社工又說做不到,動得愈多,政府愈不敢做。」

麥姑娘說到去「見官」時,連忙翻出一份和「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一起研究的數據,更曾就此向政府提出具體的建議方案。

社會高齡化 社工:政府若無決心「冇得收科」

「其實麥姑娘的故事都說了幾次,對官、對議員。故事重覆聽過,但問題是這些故事每日都不斷發生。」劉姑娘說。社區照顧政策一日不動,一日不完善,由一般變中度或嚴重缺損、由健康生活變在家「吽臭」的故事,便一日繼續發生。

訪問當天,麥姑娘說才剛有報導寫香港是最長壽的城市,劉姑娘說:「面對高齡化社會,沒法收科的,如果政府資源不肯大力投放,不拿出決心去做,無論去和他說多少次,他都不會去做。」麥姑娘如此落力爭取更完善的社區照顧政策,不只為自己:「唔係淨係關長者事,每個人屋企都有老人家,而家嘅年青人以後都會老。」

麥姑娘很積極爭取改善社區照顧政策,笑言退休生活比上班更忙,為的不只是自己,更希望造福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