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月入五萬 到日台鑽研藍曬技術:希望開攝影學校
按下快門,旋即擁有眼前的景色人物,是數碼攝影帶來的便捷;但夏競業則選擇了運用藍曬技術——透過陽光使影像顯影,可以將底片上的影像翻印到紙張上。由拍攝到等待顯影的過程,於夏競業眼中比純粹攝影來得有吸引力。
2017年,夏競業成立了Blackcred,拍攝香港獨有建築物,繼而運用藍曬技術製成名信片、筆記本等。夏競業以古典攝影及藍曬作為職業,但追夢路上並不容易,他怎樣堅持理想繼續向前呢
「攝影窮三代」是夏競業掛在口邊的說話,但當中的「窮」是另有含意:「攝影是窮盡三代都未能學得完的學問。」夏競業解釋道。
十年前,夏競業於展覽中首次看見以藍曬技術製作的作品,藍色與白色交疊成了一張像畫又像相片的藝術品,撼動了夏競業的心靈,就決意學習藍曬技術。「點解要影相?就是想拍下畫不到的東西,但為何要畫畫?就是要畫下拍不到的東西,(藍曬)介乎在中間就覺得很有趣。」夏說。
曾月入八萬 到三個月零收入
夏競業十九歲中學畢業後,就到樓上高級服裝店當售貨員,月薪曾高達五至八萬;但短短一年期間,他無法找到當中的意義,繼而全身投入攝影。
當時夏競業向朋友請教藍曬技術,但只略懂皮毛,加上香港沒有專門教授藍曬的地方,他就決定到台灣及日本深造。他早已忘掉當中花費了多少錢,但不會忘記在日本學藝時,窮得只能睡網吧,「全職做攝影的時候,首三個月的收入是零。」夏競業當時單靠售賣作品生活,並不願意擔任宴會或婚禮攝影師,希望可以專注自身感興趣的手藝。
回想當時月入過五萬,夏競業曾幻想過若然轉做保險或地產的話,相信能創一番事業;但成為全職攝影師後收入不穩定,夏競業同時面對家庭生活的壓力,但他心想:「人生都只是得一次,為何不試一試?」
失蹤半年的客人
自此,夏競業開展攝影事業——售賣作品、舉辦工作坊以及製作與攝影相關的產品。他提到過往曾製作菲林正片產品,意即當菲林拉出來時已是彩色相片。他直言,當工作了約五年時間,開始遇到瓶頸,「當時有個故事令我繼續做下去。」曾有位男客人於市集訂了一卷正片菲林,但他半年來都不取貨,後來收拾貨物時發現了這卷菲林並致電該客人,「怎料是一把女聲接聽,交收時她看到那卷菲林,隨即哭了出來,原來相中人就是她因病過世的男朋友。」
夏競業重提這則故事,雙眼不禁紅了起來,「相片有趣的地方不只是漂亮,而是可以帶給別人回憶,那時發現自己所做的事是可以觸動別人——這才是我想達到的目的。」自此,夏競業開始拍攝一些有故事的照片。他隨手拿起了一張印有灣仔藍屋的名信片,解釋說:「例如灣仔藍屋。為何這裡的街坊那麼堅持留屋留人?他們對這裡有甚麼感情?拍攝建築物之前,我都想更了解這裡的故事。」
現實與理想的關口
在鏡頭前,夏競業終找到了攝影的意義,但鏡頭後的現實,教他不斷質疑自己的決定,「那時候因為做得很辛苦,但收入跟付出不成正比,如果沒有發生那件事,可能會直接去做保險算了。」夏競業說。
除了自身的壓力,夏競業坦言父親至今仍未能接受他以攝影作為正職,「很無助,因為連家人也不支持。」談到父親對自身的期望,夏競業聲音開始抖震起來,「我記得他曾經說過一句很有趣的說話:『點解你唔正正經經搵份工?』」他靜默了一會拿出紙巾拭淚,繼績說:「因為我不願變成他那樣——為了賺錢,但那件事並非你想做的。」
創作路不再孤單
經歷過事業瓶頸、家人的不理解,夏競業仍能堅持自己的夢想,他認為繼績走下去的原動力除了是攝影的意義,還有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好。兩年前,夏競業加入Trial and Error Lab成為實驗室伙伴,參加不少活動,如社區導賞團、品牌研習班、遊戲設計班,還有寄賣、成果展等。他改變最大的是不再單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其他伙伴會給你很多意見及想法,因為我過去大多是一個人做,有些事情是有盲點。」
蘇黎世保險明白急速轉變的社會為年青人帶來鉅大的挑戰,因此希望以行動鼓勵如夏競業般的年輕人發揮創意,讓他們探索更多職業新方向,從而實現理想。近年香港本土文化興起,年輕人的創意不容小覷,加上Trial and Error Lab勇於嘗試的精神跟蘇黎世保險的理念脗合,希望藉此宣揚「敢試」精神,鼓勵年輕人踏前一步追求理想。
回想過去多年的工作,夏競業最享受是教授藍曬技術的時刻,將來他更希望開設一所攝影學校,讓更多人認識攝影及沖曬技術。「想教授一些舊式曬相法,讓這種工藝繼續傳承下去。」
了解更多年輕人以創意實現夢想故事:http://bit.ly/31fZ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