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告票換生命】(下)給流浪狗另一個出路
最新施政報告提及「動物」的次數五指可數,流浪動物政策更被簡單歸納在「動物福利」議題下:推行流浪狗隻「捕捉、絕育、放回」試驗計劃。這個尚未正式落實的計劃背後,涉及的是數以萬計的動物性命。
面對流浪動物的問題,政府多年來主要採用「捕捉、暫住、領養或人道毀滅」的方法來管理。然而,這只是一種頭痛醫頭的「管理手段」,非但無效「解決」問題,更莫論一個針對性的的整全方案,而最終受害的,就是一隻又一隻被捉去「人道毀滅」的流浪狗。由2010年至2015年間,漁護署共計5萬多隻動物被人道毀滅。
人狗社區共融的可能性
本報向漁護署查詢最新流浪動物數字:去年,漁護署共接收4,074狗隻,當中只有651狗隻被人領養,近6成最終被人道毀滅。
根據國外經驗,例如馬來西亞、台灣、英國等地,若能為狗群中八成狗隻結紮,其數量便會趨穩定,流浪狗引至的衛生問題亦明顯減少,例如公犬會減少因爭奪配偶而跨區出沒,或者打鬥爭奪地盤等情況。而透過義工餵飼,流浪狗不會在區內翻找垃圾,既保障狗隻的健康情況,亦減少社區衛生問題。
因此,香港民間動保團體及義工便多年來一直倡議「捕捉、絕育、接種疫苗及放回」(TNVR / TNR)計劃(下稱TNVR),目的是實現流浪狗與社區共融的理想,讓牠們以不干擾居民的方式在社區中生活,亦免於被人道毀滅。可惜,漁護署多年來並無正面回應提案,並以「區議會反對」及「計劃無實質數據支持」為由,拒絕正式落實。
自發民間團體 告票換生命
得不到政府支持,不少動物義工為了保住流浪狗的性命,唯有以自己的資料作登記,為牠們植入晶片,再放回原區。狗隻日後若被漁護署捕捉,便會通知義工贖回,免於因無人領養而被人道毀滅。無奈動物義工的舉動,觸犯了本應針對不良狗主的《狂犬病條例》。不過,即使面對法律,這群珍視每顆生命的有心人,也寧願承受被檢控的風險,為無權發聲的流浪狗奔走於社區。
另外,民間動保團體「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NPV)亦於2008年起,在黃大仙獅子山郊野公園接近民居一帶,在山上為400多隻流浪狗進行絕育,令該區流浪狗數量維持在約500隻,而近年市民投訴受流浪狗滋擾的宗數亦減少。
政府終試行 3年2試點
在民間團體多番促請下,2015年初漁護署終於推行TNVR試點計劃,為期3年。計劃於長洲及元朗大棠兩個分別13公頃的指定試點區內進行,長洲區由「愛護動物協會」(SPCA)籌備及執行,元朗區則由「保護遺棄動物協會」(SAA)負責。
整套試驗計劃包括SAA及SPCA工作人員的前期訓練課程、區內捕捉、醫療檢驗和性情評估、放回原區餵飼和監察,最終評估試行計劃的成效。狗隻會由獸醫進行檢查、植入晶片、注射疫苗、絕育,並提供預防寄生蟲的藥物,然後放回試點區。放回後,會由SSA或SPCA當區義工負責餵飼,避免狗隻在社區翻找食物,影響環境衛生。
據悉,SAA已為元朗試點區內9成流浪狗進行TNVR。兩個組織均表示,計劃試行期間居民普遍支持,過程大致順利。在2個試點中,相關人員已獲得《危險狗隻規例》及《狂犬病條例》的豁免,不會被視為流浪狗隻的法定畜養人,以確保他們能不受法例規限順利執行計劃。在三年試驗期間,漁護署會評估計劃的成效,作為未來調整流浪狗政策的參考數據。若計劃可行,人道毀滅將不再是流浪狗的唯一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