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車.3】台灣無人小巴功能多多 唔只一架車咁簡單!

撰文:李穎霖 李智智
出版:更新:

當香港的無人車還在討論階段,台灣已積極研發和應用無人駕駛技術。台灣科研公司7StarLake和法國無人車公司EasyMile共同研發的無人小巴EZ10,達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定義的Level 4技術,即車輛屬高度自動化,毋須司機監控行車情況或介入駕駛,去年至今已舉辦多次試乘活動。記者亦在台灣實測一次,到底無人車與普通車輛有什麼分別,搭乘經驗又有何不同?

這輛無人小巴由電能驅動,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可以時速20公里行走,最高時速達每小時40公里。車身配有多個攝影機和光學雷達(Lidar),當偵測到行車路線四周有障礙物時會停下,直至障礙物離開車道,才會繼續行駛。

記者隨7StarLake總經理丁彥允一同上車試乘,雖然行速慢,但過程暢順,其間不時有人或貨車經過會減速停下。丁坦言,無人車需要在已預定路線行駛,亦需多次調整更新數位地圖。他說:「原有路線被較樹根或樹蔭佔據,車子亦可能假設它們是移動物體而減慢車速會,但這些都可以透過數量累積和人工智能逐步解決」。

無人小巴無車頭、車尾之分,如地鐵列車一樣,行駛時兩端皆可作「車頭」。車箱可容納12人,車廂設有監察用的攝影機、提示車站資訊的電子屏及電子收費設施。

丁彥允稱,已經正與台灣四個主要電子票證公司洽商合作,包括悠遊卡, 一卡通, iCash(愛金卡)和 HappyCash (有錢卡),市民只要拍卡就可乘搭。另外,市民亦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事先預約叫車,上車時只需掃瞄手機顯示的QR Code繳付車資。

他說:「未來下一步,我們希望透過智慧手錶及感應器,在2公尺內只要感應乘客在區域內隔空付款上車」他又希望可發展車內感應器至能識別車內人數,並利用攝影鏡頭分辨未有付款的乘客。

丁又強調,無人小巴不只可作接駁工具,未來亦可成為移動式無人商店,在指定時間地點送貨和送外賣。另外,無人小巴又可協助有醫療和社福需要的人士出入,「行動不便的人士也可自己叫車和上車,去醫院或出遠門就更方便,無需再依賴別人」。

可是,車上並無司機,遇上突發情況應如何解決?丁彥允稱,如果行車過程中,有意外、暴力、偷竊等事件發生,乘客可以按下車門旁的「SOS」按鈕,透過雲端管理中心,通知警察局協助乘客處理。台灣政府正研究利用車內安裝6至12支麥克風,透過語音的辨識觸動「SOS」功能。他又指,攝像鏡頭能作物件辨別,「如果出現暴力不可控的狀況,車子會停在路旁,並打開車門,但我們不會控制車輛駛到警察局,因為已來不及了」。

丁彥允稱,乘客如遇上突發情況,可以按下車門旁的「SOS」按鈕要求協助。(李穎霖 攝)

台灣除了無人車研發和應用外,最近亦通過新法例加速無人車發展,詳見下集。

上文節錄自第14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7日)《台灣「落地」 香港「空談」 無人車競跑 智者先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