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滅館?】4月內3個大型重建 推土機前的鴻福街巷里

撰文:袁智仁
出版:更新:

2016年3月、5月、6月,短短4月內,市區重建局在土瓜灣,宣佈3個大型的重建。庇利街/榮光街、春田街/崇志街和鴻福街/啟明街三個重建項目的唐樓和地舖通通消失,換成大型的住宅與商場。
攝影︰袁智仁

一系列的重建,帶走不單老店,也是土瓜灣社區。鴻福街和啟明街,文青和社區愛好者的朝聖地。2014年土家故事館(下稱土家)來到車店林立的掘頭巷,尋找社區的可能性。社區一直植根在土瓜灣的土地,只是我們如何演繹。可惜,推土機來臨,一切要變了。

 

街道是公共空間

鴻福街,沒有如朗豪坊重建後的幼兒園,只有一間沒有冷氣的老舖改建的土家。基層婦女陪着孩子,走入土家。沒有TSA ,小孩自動自覺的做功課,跟社工玩耍。藝術家、專業人仕和街坊圍在中庭談論重建的問題,店內放着社區收集的舊物和參與工作坊的流動坐椅。坐椅閒時放在鴻福道,給街坊坐着談天。

鴻福街和啟明街最有趣是掘頭巷,啟明街晚上是南亞人士的散貨場,在里內打開摺枱,把酒談天,街坊會將舊物放在街上分享。鴻福街是兒童天堂,住在劏房的小孩沒有空間,街道是他們的遊樂場,跟南亞小孩打成一片,踢球、追逐,玩電話和店舖小貓談天,回到70、80年代的感覺。

 

拜神包。

手藝和老店林立

麵粉店,賣着自製的蝦子麵,老闆娘鳳姐堅持傳統,同類的麵粉厰餘下不足30間。

貴記豆腐,50年的歷史,跟唐樓一起出生,傳統石磨製作豆腐花、豆腐。十元、八塊的街坊生意,堅持每天新鮮製作,90歲士頭婆老婆婆默默看着街道,她道︰「鴻福道沒有變。」講着抗日走難的故事,時間在此凝住了。

對面是避過重建的興華月餅舖,店內的竹圍找到舊式豆沙的拜神包,印着紅色的福字,伙計說︰「不是給人吃,不要買,是做給神。」老闆說︰「做餅賺不到錢。」餅店,如老人中心店,老闆和伙計一縷煙走回後巷打麻將。

所有的人和物,隨着重建煙消雲消。目前重建沒有「舖換舖」,老店難覓新址,基層租戶無法回來居住,舊街坊各散四東,市建局「以人為本」的重建,是誰「人」的重建呢?

南亞的妹妹。
土家。
鴻福街。
貴記豆腐,50年的老店。
不少文青在鴻福街舉辦活動,連繫社區,圖為畫家獨菇幫小孩畫畫。
店舖的小貓愛跟街坊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