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農民要地不要錢 5億政策與農民需要背道而馳

撰文:黎明佩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指政府將投於5億到農業發展基金,但卻無助解決農民正面對的實際問題。(馬熙烈攝)

施政報告在農業政策上提出不少主張,但當中所涵蓋的,卻遠遠脫離香港農戶的實際所需,更與學者一直倡議的「農地農用」背道而馳。依照這套農業政策方針走下去,農民生存的空間只會愈來愈少,亦教人憂慮香港具有高生態價值的農地會如何「被發展」起來。

煥然壹居的平台部份劃作「城市農場」,稍後會開放申請,讓住戶自由耕作。(梁鵬威攝)

朱凱迪:農民不需要Cash!

 

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會落實去年完成諮詢的新農業政策,設立農業園及探討設定農業優先區,又會成立5億元的「農業持續發展基金」,並支援農民增值,為農產品市場推廣及建立品牌,以及發展農業相關的休閒和教育活動。

 

土地正義聯盟成員朱凱迪對報告方針不甚樂觀:「現時香港農民的首要問題是沒有農地可耕,所謂5億基金,其實農民不需要Cash !」現時本港約有4,000多公頃農地,當中只有約15%是常耕農地,八成農田都囤積在地主及發展商手中,任其荒廢。去年至今亦發生多宗傾倒泥頭故意破壞農地事件,目的是製造土地不適合耕作的理由改劃農田用途,以達到發展農地謀利。另外,農民耕作往往需要時間熟悉泥土和養肥土地,可是地主通常為了等待收購,不肯長租農地,不穩定的農地租約亦令農民沒有理想的耕種環境。但施政報告卻只管發展所謂的高端農業園,並沒有正視這些問題。

政府有意釋放部分不再適合耕作的農地以作其他用途,學者擔心政府徵用農地會進一步趕絶農民。(馬熙烈攝)

吳希文:政策自相矛盾欠遠景

 

此外,施政報告在土地發展議題上提到「發展新界不免要徵用部分農地」,指政府會充份利用優質農地,同時釋放部分不再適合耕作的農地以作其他用途。對於政府這次大刺刺提出徵用農地,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報告一方面支持本地農業,另一方面提出改劃農地作其他用途,這是自相矛盾。」

 

吳續指,本地農業發展的一大問題在於囤地問題,政府一直未有足夠經濟誘因讓地主釋放農地作農業用途,例如實施荒地稅等。至於農業園的具體落實,他更憂慮徵收土地設立農業園的相關計劃會拉高農地租金,變相趕絕農民。他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欠缺整全的農業發展遠景。

對於香港農業的未來發展,朱凱迪寄望政府可在「食物教育」方便做得更好,例如撥出10%康文署轄下的園圃發展社區種植,讓社區居民自行打理園圃,既可讓種植滲透各社區,作教育及優閑活動用途,亦可節省綠化市容的巨額公帑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