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東天橋冇冷氣、通風差 保安如焗桑拿 市民:想快啲行過!
關注城市規劃的非牟利機構「拓展公共空間」,早前於其Facebook專頁發帖,列出旺角新世紀廣場旁的天橋,作為公共空間的問題。隨後網民紛紛留言,反指「天橋最大的作用,亦不過供人行走」、「比起天橋最初建成,連自動電梯都冇,已經方便咗」等等,批評「拓展公共空間」是小題大做;同時擔心若果開放通道,週末、假日人流增加時,會妨礙真正的使用者通過。
旺角新世紀廣場旁的天橋,是接駁旺角東站與西洋菜街一帶的重要通道。雖然該處屬公共空間,但一直由新世紀廣場所管理。建成之初通道內設有冷氣、兩旁石壆仍可供途人坐下歇息;可是,如今通道不再有冷氣,石壆上亦放置了防止途人坐臥的尖硬物,走道兩旁的窗戶改成磨砂玻璃,使用者如走進封閉空間無法觀望城市景觀,天橋變成了純粹連接兩地的通道。
保安員日坐四小時:公司話過裝冷氣但冇咗件事
記者於星期五下午3時,到該天橋觀察,當時天氣高達攝氏37度,不少途人都汗流浹背,匆忙穿過天橋。有人手執毛巾抹汗、有人持小風扇降溫。然而,事實上即使在陰天的日子,通道亦酷熱得如置身焗爐之中。
當值的保安員,一邊抹汗一邊向記者解釋,指過去數次聽聞管理公司會為天橋裝置冷氣,但至今仍未實行:「今年都冇咗件事。」當值保安員每一更須坐上四小時,惟通道只有一把位於牆角的風扇,根本吹不到保安崗位,每逢夏天他們就如坐在桑拿房內工作:「有得坐,都冇咁辛苦,不過始終好焗,玻璃又望不到窗外,想睇下風景都睇唔到。」可是途人就連坐的地方也沒有。她解釋按公司規定,途人不能坐臥在通道的石壆上,否則他們就要上前勸退:「通常會問是否身體不適,要不要幫忙;否則就要叫他離去。」
期間記者遇見一名搬抬着重物的中學生,趁保安不在時坐在石壆的邊緣上歇息。他解釋天橋是他上學的必經之路:「太熱,中間冇冷氣,每次都想快啲行過!」可是,今天他要搬抬重物,中途已累得氣喘吁吁,但通道既沒有冷氣,又沒有讓人稍作休息的地方。他認為通道的設計不夠「友善」,無法顧及到使用者的實際需要。
拓展公共空間發言人:天橋只淪為通道
城市裏到處是公共空間,然而「公共空間」的定義,卻是模棱兩可,眾說紛紜。
「拓展公共空間」發言人Desmond及成員Alvin認為,公共空間的定義,應是公眾可免費使用,並不會以商業模式運作,不論使用者的性別年齡、種族膚色、語言能力、社經地位,皆應享有自由進出公共空間的權利。而評估公共空間的優劣,可從暢達性(Accessibility)、環境與設施(Environment & Facilities)、公眾使用(Public Utilization)、社交性 (Sociability)四個準則來評定。
暢達性 (Accessibility):一個理想的公共空間應該盡量保持開放、交通便捷、地理位置易見可達、主要進出口清晰寬闊、並附設無障礙通道,以方便鄰近社區享用及照顧有需要的人士。
環境與設施 (Environment & Facilities):設計得宜的休憩及園境設施,如座椅、照明、步道、林蔭、水體等,可以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吸引公眾逗留舒展。
公眾使用 (Public Utilization):作為社會大眾共同活動和交流的載體,公共空間當從照顧當地社區需要出發,除了具備相當的可達性及設施外,更應與毗鄰的環境和社區融和、有量度地配合使用者充分活動、持續繁衍一個與用者互有關連的地方。
鼓勵社交 (Sociability):一個理想的公共空間,應該容納來自各族群階級多元化的聲音,並促進彼此溝通、拓闊公民社會的共融發展。
「新世紀廣場天橋沒有冷氣、通風系統欠佳;沒有坐位,途人無法逗留;磨砂玻璃亦阻礙觀賞城市景觀。上述四個標準,它只達到暢達性這一點。」Alvin分析天橋的優劣,認為「天橋的設計、設施,令人無法更舒服地使用它。這一點,與城市規劃本身的目的相違背。」同時,通道的目標群眾亦變得單一:只有要到達另一端目的地的人,才會使用這天橋。
Desmond回應部份網民留言:「有人天橋覺得不必讓途人坐下休息,但可能有公公婆婆、小朋友等人士會有需要。一個公共空間,應該為所有人的需要而規劃。」有網民擔心,若途人停留在天橋內,會造成人流擠擁、星期日擠滿外籍傭工等情況,Desmond認為即使開放,亦能制定時間,例如一星期開放六天;預料最多人流的星期天,路人則不能停留在通道內,便可避免此類問題。
香港公共空間問題重重
Desmond認為香港很多公共空間管理不善,如屯門市廣場4樓平台日久失修;沙田新城市廣場當初應地政總署要求翻新,卻像交行貨一樣:「如以前給住宅居民、酒店住客使用的網球場,現在用途已完全改變,卻仍然保留球場外觀,容易令人誤會,亦可能與現在的用途不相符。」
除管理、維修等問題外,香港不少私人發展的公共空間,都存在着指示不清、入口隱蔽甚至被管理方指是「私人地方」等問題。「拓展公共空間」早前抽樣調查11個住宅項目內的私人發展公共休憩空間,同樣以暢達性、環境、開放性及社交性四個準則衡量,結果逾半數位於私人屋苑,但應對公眾開放的公共空間不合格。
近日,關注城市規劃、環境議題的「行德」董事會主席邵在德,亦在媒體訪問中指香港公共空間普遍管理不善、設計欠佳。未來希望推動良好的規劃之餘,亦想讓市民、規劃者明白「理想的公共空間並非奢侈品,而是必需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