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港童出聲2】Carrie Lam,可否阻你十八秒鐘看看信?
幾位中學生參與了慈善機構「救助兒童會」最近籌辦的交換書信計劃,計劃由本地學生和不同國家兒童以文字、影片交流對於家庭、學業的看法。一紙書信,寫滿未成年者的煩惱。制度把眾人攪入齒輪,但他們仍然嘗試找尋方法,告訴世界他們並非扯線公仔。本文轉載上集訪問主角Tom給斯里蘭卡筆友撰寫的信件,小題為編輯所擬。
(攝影:鄭子峰、書信由受訪者提供)
致斯里蘭卡的筆友:
你好,我是Tom,我來自香港,目前就讀中學五年級。很高興認識你,我希望可以了解關於你的背景和生活,彼此互相了解。首先,讓我分享一下我在香港的生活經歷吧。
時間都奉獻給睡眠和上學
作為學生,上學佔生活大量時間,星期一至五,由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間中需要補課的話,上學的時間就更長了,放學後,需要完成大量功課,完成後已經入夜了,一日的時間,大部份奉獻給睡眠和上學,只有少量的私人時間留給自己。上學時間是痛苦、沉悶,但又很充實。每日在完成一個練習、一張張工作紙,不斷在做題目,學習一些投身社會後不會用上的東西。學習只是為了考試、學歷,並不是為了興趣,失去了學習的原意。與同學的相處互動,大概是上學的唯一動力吧。你的校園生活又怎樣?多姿多彩還是沉悶無趣?
雖然上學痛苦,但尚能充實自己的生活。如果放假,原本上學的時間只是用來睡眠,彌補平日睡眠不足,或放縱自己至「自然醒」,不用定時起床,虛耗不少光陰。而香港學生,不少人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累而不睡。即使已經十分疲累,仍然堅持看手機或打機一會兒才願意入睡,可能是因為手機上癮,讓人沉迷,又或是以犧牲睡眠時間換取私人時間。
我們渴望長大,又因未來而迷茫
香港學生甚少私人時間,娛樂時間並不足夠,只能犧牲睡眠增加玩樂時間,以減輕學習壓力。每日起早貪黑,在校坐上八小時,這樣的生活,已經麻木了。為了逃避上學,我們渴望長大,但同時對未來的未知而迷茫和擔心。為什麼香港的教育制度令人如此痛苦,仍有人願意堅持學習?為了生活和養家活口。堅持學習只為了考取大學,為了學歷,能獲得高薪厚職,為了未來而苦苦堅持。我們承載着父母的期望,他們都向我們寄予厚望,要求我們一定要考上大學。我們背負學業、家人的壓力和懷着對未來的擔憂。
父母工時長,家人沒時間對話
雖然社會外界鼓吹追求分數成績,但求學不應只為分數,當部讀書機器並沒有意義可言。我對大學沒有抱著必須考上的心態,能考上自然是美事,考不上也不會懊惱,因為我的理想不是從事需要專業知識的工作。因此我傾向將時間分配於更有意義的事上,而不是操練試卷。今年 我有個新嘗試——在網上報章撰文投稿,我其中一篇文章主題是「動物權益」,我希望我的努力能引起大眾對該議題的關注,這大概是我唯一能學有所用的地方吧。如果你對我的文章內容有興趣,我可以在下次回信中詳談。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家庭。我來自四人家庭,有爸爸、媽媽和一個弟弟。我甚少與他們對話,每天只是與父母說上幾句。晚餐的時候,我和弟弟各坐在電腦椅,對着電子產品食飯,與家人缺乏交流,至於我的父親,由於工作的關係,每晚夜深才回家,每日見上幾面,我就入房睡了。而我的弟弟的年齡與我相差五年,彼此沒有共同的話題,也不會一起玩耍,各有各的生活。你平日又怎樣與家人相處?
以上,是我在香港的生活模式。請問你在家鄉生活得好嗎?你家鄉有甚麼特色?期待你的回信。
周錦濤Tom Chow
香港兒童事務委員會在近日正式成立,委員會將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牽頭,委員任期兩年。民間團體認為,現時委員會不符他們20年來一直爭取的形式。為什麼?詳看下篇:【幫港童出聲3】兒童事務委員會無兒童參與?團體:不太尊重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