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之春.未完成的實驗】 一個人的社區中心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天馬苑沒有社區中心,街坊說天馬苑商場裏的一間琴行,就像一個社區中心。我們沒有發覺,各區街頭巷尾總有一間琴行,它也可以成為一個社區中心,至少可以是很多小男孩小女孩成長的地方。

天馬苑商場裏的一間琴行,成為一個社區中心,開放大眾,漂書櫃是這個社區中心最早設立的項目。(黃寶瑩攝)

Miss Chow的琴行幾乎是屬於大家的。漂書櫃放在門外,讓湊小朋友放學的外傭隨便看,本地農夫種的菜也隨便用個膠袋掛在門外自取。她說一椅一碗筷,可以隨便借用,共享資源,只是一直都沒有人來試。Miss Chow就在這琴行實踐很多共享和共融之事。

「反正都交咗租比領匯(領展)賺,點解唔開放個地方?」
Miss Chow

漂書櫃最早設立。Miss Chow每天會把整個書櫃搬往琴行外面,開放讓人隨便拿書看,旁邊再放幾張椅子。附近屋苑的外傭姐姐等候小朋友下課時,也會在漂書櫃翻翻書。她們最愛的是旅遊雜誌,縱使不諳中文字,看到家鄉菜、美食相片,外傭姐姐也會興奮拍照,記下餐廳地址,儲存假日好去處。琴行職員笑稱:「這是她們難得的喘氣時間。」

更有趣的畫面是,漂書櫃的書其實部分來自街坊,每天琴行開閘前,街坊有如郵差般,用膠袋放好一些文化雜誌,綁好掛在閘口,讓Miss Chow回店開閘時收集,放入漂書櫃。

 

琴行第一次開放,要從兩、3年前說起。當時Miss Chow的兩名學生家長,向她借地方推廣環保酵素,Miss Chow其實也想學,而兩名家長又不介意當義工導師,Miss Chow首次答應借出地方搞活動。

我只是一個多事的人

 

自此,琴行便成了開放的地方,例如網購農菜的交收平台。

 

話說有家長想支持本地有機耕作,集體向本地農夫訂菜。農夫好人,不介意量少,願意包運送,但是很難遷就各個家長的取菜時間,於是Miss Chow答應以琴行作為交收平台,農夫把菜送來琴行,掛在門外,街坊下班便來門外自取。

只是她因此收到領展警告。領展派職員到琴行警告Miss Chow, 「應做好本份」,又說她容許街坊向本地農夫訂菜,會直接影響租戶(百佳)利益。Miss Chow反駁指自己沒有牟利,只是借出地方,讓街坊多一個選擇。

 

「我咁多事,琴行好快執笠架啦!」Miss Chow 常笑着向街坊說。

香港人總不相信會有人肯蝕底
Miss Chow

除了漂書櫃、訂購本地農菜外,琴行還會舉辦換物會、自家製麵包班等等。街坊亦會借用琴行開會,小朋友在旁看書、玩樂,家長可以放心討論正事。

 

Miss Chow 說琴行的椅子、碗碟等全可借出,用來開派對,實行資源共享,可惜至今無人問津。她認為原因是香港人總不相信會有人「肯蝕底」,「最難其實不是宣傳、不是物資,是心態問題。」她認為任何人都可以自發為社區做多一點,而不是加入機構才可服務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