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打麻雀】首屆聯校麻雀大賽逾300人竹戰:打麻雀非賭博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有個「麻雀研究學會」(麻soc),是全港第一間院校有學會專門研究打麻雀。麻soc於一年多前成立後,引來傳媒追訪,其他院校的學生看罷心癢癢,表示也很想竹戰交流。麻soc會長呂卓仁於是廣招各校搞手一同籌辦聯校麻雀大賽切磋牌技,結果一呼百應很快埋班。
一班籌委來自9所大學及專上學院,他們零經費、零物資,租場亦怕被大學質疑開檯賭錢,只能找友好學生會搭路。縱使困難重重,首屆比賽在暑假順利舉行,今個寒假更獲跨國旅遊資訊平台贊助及與他們合辦冬季賽。籌委們說只期望與學界同樂,相信終有日獲社會認同麻雀玩樂並非賭博。

呂卓仁半年前發電郵至各大學和專上學院的學生會,又在facebook問誰想加入籌委會辦第一屆大專聯校麻雀大賽。結果反應踴躍,招來逾廿個籌委。例如阿Bee來自科技大學,上學年還是一年級freshman,覺得大學生活百無聊賴,想有新搞作,就加入籌辦比賽;城大的Nicole當時是三年級生,想藉加入籌委會學懂打麻雀。

喜歡打麻雀的大學生無分主修學科,如籌委會主席呂卓仁(左一)就讀工程學、財政阿Bee(左二)讀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副財政Nicole則主修金融學,還有其他籌委來自電影系、中醫學、護理系等等。(鄭子峰攝)

欠經費 報名費過百元

第一屆賽事在剛過去的暑假舉行,雖然呂卓仁曾在中大辦過校內賽,熟知籌備流程和物資,但麻雀比賽終究不是院校認同的活動,他說:「但我們是自發的,沒有大學支持,沒有學生會發放經費,一蚊雞都無,哪裏能租借物資和場地?哪有錢購買獎品和付物流運載物資?」於是他們各人先墊支1,000元,課餘時間就開會商議比賽規則和玩法,呂卓仁曾擔心:「到時無人參加就弊,我們花錢花時間花心機。」

最終即使報名費香港牌要120元、打日本麻雀賽的要70元,依然有逾300個大專生參加,其中香港牌更有280多人,需要擇日分組初賽和複賽,每檯一名勝利者再出線晉身64強總決賽。首屆報名人數超出預期,惟賽事只有麻雀機公司借出四部自動麻雀機,籌委又要四處張羅麻雀檯和麻雀。「這不難的,我們取來自己家裏的麻雀,加檯在旁開幾圍就讓同學都有得參加啦。」

呂卓仁是中大麻soc的第一屆會長,他連大學書院的畢業論文也以打麻雀為研究題目,更想過畢業後能否便創一個香港麻雀協會。(鄭子峰攝)
+2

拒絕公司贊助「課金」:這等於賭錢

第一屆大專界雀王Paul來自科大,記者問到勝利感言,阿Paul表示志在以雀會友來「打吓牌」,說自己牌技亦非特別勁。決賽當日即使其他同學落敗,仍盡興而歸。「暑假一戰後,很多同學一直希望籌委再辦比賽,飲恨上次沒法報名,我們都想過不如有個冬季賽。」呂卓仁說後來愈來愈多媒體報道,亦吸引不少商業機構邀請合作。今個寒假,他們就將在今日(30日)舉行一場冬季賽,獲跨國旅遊資訊平台合辦和贊助機票獎品。「我們想同學覺得獎品豐富咗,又玩得開心,覺得正咗。」

呂卓仁不擔心活動變得商業化,「很多公司知道大學生是個市場,想藉麻雀比賽接觸年輕人,但很多我們都拒絕了。因為部分公司的邀請涉賭博成分。例如麻雀館或麻雀遊戲公司要求將賭錢變賭遊戲的金幣,輸掉一局想繼續玩就需要課金,這等於賭錢,我不認同不接受的,這不是我們的初衷。」

籌委們記得當初組隊辦比賽,就是想交流和研究打麻雀,「想同學玩得開心,離場時不覺得浪費了時間和報名費。」阿Bee說,很多同學在第一屆比賽後交換電話,覺得提昇了打牌的層次,變成一場社交結識新朋友的場合,日後多隻腳打牌。阿Bee回想自己過往的大學日子:「科大的生活真的只有讀書,同學們坐埋一檯的話題是讀哪科好grade(較易取得高分),或自己摺在宿舍呀圖書館溫書。」他在籌委會認識了新雀友,閒來會約打牌聚聚。

八月這天記者來到總決賽現場,64強早上已開始對戰,直落淘汰賽,竹戰至晚上最後4強才誕生雀王,籌委說賽制簡單,亦讓同學能投入當中,過足牌癮。(林可欣攝)

點擊下圖看第一屆大專聯校麻雀大賽總決賽(香港牌)現場,見證學界雀王誕生:

+19

打麻雀會被扣宿分

中大麻soc是香港唯一一個定期開放學生會場地予同學竹戰的學會,其他院校最多僅為棋藝或桌遊小組,一班大學生想打麻雀,平日相約朋友在家中竹戰,或在宿舍偷偷地摸牌。呂卓仁說各院校的宿舍規則不同,「有些是不准有賭具,有些講明不准打牌,有些則只寫上不准嘈吵。」像阿Bee住在科大其中一間宿舍則寫「No Gambling」,「我們通常晚飯後8時多在房內開一檯打一兩圈,也沒有賭錢,應該不犯規的。」

但呂卓仁聽過有些宿生打牌被舍監發現後,不但麻雀被沒收,還扣了宿分(大學生需要累積足夠「宿分」,才有宿舍住)。「老一輩認定打麻雀就是賭錢,我們不能在宿舍做此『不良行為』。」呂卓仁說社會約定俗成認為打麻雀是賭搏,「我們小時看三姑六婆打牌,打錢文化是他們來判斷輸贏。老一輩接觸的就是為賭而賭的麻雀館。其實只是不同章法和打法令麻雀成為賭錢工具。」他舉例麻雀館常見的「跑馬仔」就是集各牌法的賭錢精髓,「跑馬仔是一套打得好快的麻雀,規定准碰不准上,開槓和擲骰都要收錢,食糊後要數『馬』又有錢收。雀友覺得一局大起大落,很刺激,很快定勝負再接下局,麻雀館能不斷從中抽很多油水。但我們覺得這不是一門麻雀,因過程不需要思考或策略。」

最後4強在決賽傍晚誕生,隨即終極對決,籌委更於現場設錄影,於facebook直播賽事,籌委想沒參加或入圍的同學也看到比賽。(黃寶瑩攝)

「趁麻雀文化未消失前想好好研究」

這班大專生籌委們認為:「打麻雀不是一場賭博遊戲,而是一門學問,訓練記憶力、頭腦轉數,要贏人要靠策略。」呂卓仁續說:「打麻雀是中國文化之一,更在香港落地生根多年,看到演變是港英政府禁止公屋打牌,後來又發牌予『麻雀學校』(即麻雀館)做生意,至我們後生仔也迷上打牌,趁這文化未消失前就好好研究和保留。」

呂卓仁自言幾乎每天都打牌,他取出手機示範,說許多網友樂意奉陪在網上竹戰,「但始終不及四個人面對面坐埋一檯打,譬如互相吹水講吓這牌法有什麼不好,可以怎改進,或見到對方看着副牌突然眉飛色舞,就知自己不對路,這是一場人際交流。」他說籌委們的願望是聯校賽以後能接續每年辦下去,甚至有日能在更大的場地如伊利沙伯體育館或九龍灣展貿中心舉行,「亦想改變社會對打麻雀的看法,視為一種鬥智的技藝和學問。這將隨着我們新一代的打牌方式而改變。」

其他文章:中大生校內打麻雀被記名 學會:打麻雀係一門學問

第一屆的籌委來自中大、港大、科大、理大、城大、浸大、樹仁大學、公開大學及理大專上學院;他們2018年3月將招下屆籌委,希望聯校麻雀大賽能年年舉辦下去。(黃寶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