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90後】瞓身炒股 只為買樓、創業:冇股票,連最後希望都冇
今年25歲的Stephen,大學時曾因好勝炒股,5萬積蓄全輸光之餘,還負債2萬。這個擔子在學生的身上顯得沉重,Stephen要半工讀,賺取生活費兼還債,最後用了1年時間才全部還清。這段往事Stephen口裡說得淡然,因為沒有過去的教訓,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這不代表他從此在股票市場抽身離開。畢業後,將每月本應用作儲蓄的部分薪金,全押在投資股票之上。過著高風險人生的原因,不再單純是好勝心作祟,而是成為了他的興趣,也是他實現目標的工具——創業和置業。錢不是Stephen終極的追求,但他明白追求目標的過程需要錢,冇錢就冇夢想:「如果有日無咗股票,就好似連最後嘅希望都無埋。一個普通人無得錢搵錢,只可以用時間換取金錢,半世人生嘅積蓄都未必可以買到樓。」
大學炒燶股票後,Stephen認清自己以前炒股缺乏理性,期望一個投資決定可以得到幾倍的回報。這次他經過思考,選擇繼續走這條投資的路,因為投資能令單一的收入變成複利式的收入,投資股票是追夢的工具,也是現今社會生存要用的工具:「而家嘅世界要有錢,先可以做到想做嘅嘢。」
月睇兩本書鑽研股票 成賺錢的興趣
Stephen開始每月閱讀2本投資、創業相關的書籍增值自己。他說其實股票和下棋無分別:「點解啲人覺得炒股票唔可以係遊戲,因為牽涉到錢。但如果你當佢而係數字咁睇,數字增幅就係你贏緊嘅定義。」這盤股票的棋局為Stephen生活帶來刺激。如在股票市場贏錢,Stephen形容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那種滿足感是「大家都蝕緊錢,但係你賺錢。」
【炒股90後】上堂𥄫股市、炒孖展 3日賺1萬 :勞力只是出賣時間
股票就如提供了另一機會買樓
Stephen 「all in」 搏到盡,全因他還想創業和買樓。他拿著高於畢業生平均的起薪,才工作1年多,就已經與朋友合資開了Party Room 2、3個月。他立志將來再開科創公司,亦希望5年內買樓。這些目標也逼使他在搵錢的路要走得更快。因為在香港買樓的門檻高得可怕,Stephen未接觸股票前,覺得「樓」遙不可及:「心水清嘅人都知道,(大學畢業生)如果靠一份月薪,計條數嘅話,做20、30年畀首期或者供棟樓都成問題。」
單靠儲蓄買樓是無可能,「如果想有小朋友,都想喺女朋友30歲之前就可以結婚。」他恐懼成為「樓奴」,因為這個決定的影響會持續30、40年,假若中途失業或是大病都會影響:「上咗車就無得返轉頭。」他認為最理想的目標是賺取整個物業的資金,而非只是首期。
在證券行全天候炒股 1分鐘賺1個月人工
畢業後,他進了家證券行做市場工作,讓他可以同時監察市場變化、買賣股票。家用和生活費之外,每個月三分之一的薪金全部投資在股票。與以往不同,Stephen現時只會花少於三分之一的資金用於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如窩輪、牛熊證,在工作量不大的日子才會買;開市期間,他有一半的時間會睇住個市,有時候睇股價就如睇Facebook一樣頻密,平均而言能每日賺2000元。靠著股票買賣,Stephen的積蓄1年約有兩成增長。有時候,1分鐘內炒賣股票賺到的錢可能等於1個月的人工。
工作是必須 炒股只為過更好的生活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返工?他說,有一份工作是風險控制,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即使輸也不至於一無所有。「如果你話1分鐘賺1萬蚊,其實冒嘅風險都好大。拉長條數嚟講,有機會下一分鐘嘅決定係會蝕8000元。如果想長期係市場賺到錢嘅話,你唔會因為賺個1萬蚊而心雄,想將成副身家押晒落去。」他解釋。
「有工作唔炒股票,你都唔會餓死。但係有炒股票,我可以過啲唔同啲嘅生活,例如我可以周圍去旅行完全無其他包袱。炒股票係令你嘅生活更加好。」他說自己是朝著「美好生活」的方向進發。
高風險人生:失敗嘅話,5年光陰就會無晒
「其實有冒緊好大嘅風險,唔知道回報係點。我將所有嘅資金放喺股票同創業,如果呢五年有咩(對投資股票)不利嘅消息,或者創業失敗,我五年嘅光陰就會冇晒。」Stephen知道,其實這樣也有點像賭博。
Stephen不是愛錢,他只是一個認清社會現實的年輕人。金錢於他從不是人生首位:「個目的唔係為咗搵錢而搵錢,而係通過搵返嚟嘅錢去發揮錢嘅作用,實現自己嘅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