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區】政府偷步「清拆中環」 臨海天空保不住?

撰文:袁智仁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4年的施政報告,為增加甲級寫字樓供應和賣地收入,重建中區的政府物業。如果計劃落實後,超過7萬平方呎的土地,最少四棟新商廈落成,提供363萬平方呎的樓面面積,接近四棟中銀大廈橫空立於中區,市中心再成石屎森林。

政府搶地搶到中心,中區四幅政府土地勢清拆重建,超過7萬平方呎的土地,包括︰郵政總局和三個停車場。在未獲中西區區議會同意下,政府試圖在城規會闖關;中環變天,市民的聲音何在呢?如果所有計劃落實,將有最少四棟新的商廈落成,提供363萬平方呎的樓面面積,近乎相等於兩棟國金二期,高廈林立的市中心進一步成為石屎森林。此舉亦可能會帶來空氣污染、古蹟保育、犧牲公共空間等等問題爭議。 中環街市丟空13年,中區警署落成遙遙無期,美利大廈僅僅動工,2009年政府承諾的「保育中環」被束之高閣。上月中,規劃署提出修改「中區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將中區二幅政府物業改劃為商業用途,包括︰中環10層高的美利道停車大廈,計劃被重建成42層的商廈,以及金鐘廊重建成48層高的商廈,宣告新一波的清拆中環。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4年的《施政報告》,為增加甲級寫字樓供應和賣地收入,向政府用地埋手,重建中區的政府物業,包括︰中環的美利道、林士街及天星碼頭停車場、郵政總局及金鐘廊都岌岌可危。 重建犧牲公共空間 金鐘廊建於1980年,香港首個行人天橋的商場。規劃署的建議,在商場上興建48層高的商廈。商廈達190米,比周邊商廈更高,從尖沙嘴望向太平山的山脊線只剩下兩成。新改劃申請中,如同地產商,先「食街」——將街道改劃為重建範圍——以求取得更多地積比,而港鐵站旁的公園亦被納入重建範圍。公園將由政府管理的地面公共空間變成商場的一部分,重建後,平台休憩佔六成。唯一保留,只是金鐘花園內的一棵古樹。
 
早在規劃落實前,政府已放風將美利道停車大廈地皮撥入本年賣地表。上年七月的中西區區議會上,多位議員對美利道停車大廈的重建,表達反對和憂慮意見,擔心交通擠塞、古蹟保育和空氣污染的問題。重建後,車位減少134個,勢必加劇交通問題。 另一波的清拆中環 至於近海一帶,按照2014年的《施政報告》,位於中環海濱第三號用地的天星碼頭停車場和郵政總局亦未能倖免。自2007年皇后碼頭的保育事件,愛丁堡廣場已面目全非,而皇后碼頭的重置至今只聞樓梯響。天星碼頭停車場、郵政總局與大會堂所構成的市中心公共空間,將來重建成商業大廈。高樓林立,中環難有一片天。
較早前,古物諮詢委員會提出為戰後的建築物作歷史評級,建議以1975年為界,而郵政總局、美利道停車場,都建築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其中郵政總局的設計更是當年東南亞最先進的,花費達900萬美元(約7200萬港元),反映戰後的建築潮流。
城市核心重建發展,缺乏公眾參與。政府採用「斬件」方式,逐個項目改劃,先向區議會諮詢,再在城規會改變土地用途。不過,整體中環和中區發展何去何從呢? 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亦對中區大量興建商廈表示憂慮︰「政府一直沒有提供甲級寫字樓需求的數據,而發展亦犧牲區內的綠化空間」 中區的甲級寫字樓在2015年第三季的租金比第四季(只計10至11月)下跌2%,經濟走下坡的形勢已呈。紐約的中央公園、倫敦的海德公園、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大城市的市中心都以公園為先,以人為本,香港卻反其道而行。新建的四棟商廈,不是單純清拆停車場和公園或改劃土地用途,而是大幅改變香港核心的定位。 如要就中環發展表達意見,可登入規劃署相關網站, 搜尋「中區」,截止日期為2月11日。

擬將重建的政府建築 擬建的樓面面積(萬平方呎)
美利道停車大廈 43
天星碼頭停車場及郵政總局 169.4
金鐘廊 100.4
林士街停車場 50
總計 362.8

 

重建後的金鐘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