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灣荔枝角大兜亂 大角咀變奧運站 地鐵站亂改名影響社區認知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荔枝角站在長沙灣,銅鑼灣街市要在天后站出,荔枝角公園在美孚站,先不要大叫「媽呀我好亂」。更亂的是,港鐵指「馬頭圍站」工程完成,網民看過位置圖,指「馬頭圍站」和「土瓜灣站」調轉,笑言日後會出現「我住土瓜灣,你在馬頭圍站落先啱」或「我住馬頭圍村,你記得在土瓜灣站落呀」。
Facebook專頁「保衞香港名字」版主張嘉麟批評,港鐵車站命名沒統一標準,以致市民以車站名去認知一個地方,究竟港鐵站名有幾「錯」?有多「深」繫生活每一程?

何文田站將會作為東西綫和觀塘綫的轉綫站。(梁鵬威攝)

何文田站、海怡半島站因樓盤命名?

【媽我好亂】馬頭圍站唔喺馬頭圍 專家:完全唔明港鐵改名邏輯「馬頭圍站」的例子屬冰山一角,2016年通車的何文田站位於紅磡北, 車站位於老龍坑忠孝街和漆咸道北之間,即山谷道邨地底。「何文田站」名字亦曾引起大眾爭議。港鐵以廣義性回覆「何文田站」的由來,「保衞香港名字」專頁版主張嘉麟不同意:「 一個社區是有自己的獨特性,包括歷史地理, 不能講下講下就當第二個社區 ,港鐵是一個區外人的眼光去看一個社區。」

「其實人們以前叫山谷道邨。」張一直翻查舊地圖,研究香港地理、歷史,又曾落區接觸何文田邨和愛民邨邨民,大多由山谷道邨搬來。他認為山谷道邨是以往社區網絡的標記。即使追溯至開埠時期,當地的文化上也和紅磡比較密切,「成日有人叫做十二號山(即愛民邨的山,英國人稱為十二號山)做紅磡山,所以怎麼也和『何文田』一名扯不上關係。」他推測因「何文田山畔」的樓盤名而影響,因車站距離何文田邨較遠。真正的何文田位置與何文田站距離長達1.5公里。

點擊下圖,細看社區風貌:

+7

張嘉麟曾在區內舉行命名投票,票數比政黨舉辦的為多。結果顯示居民支持以「山谷站」作命名。張希望港鐵尊重在地市民的意見於沙中綫通車時一併將中九龍三個車站正名:「馬頭涌站」、「土瓜灣站」、「山谷站」(現何文田站)。

地區專頁「鴨脷洲變形記」早前亦指,即使南港島綫開通後,大眾對鴨脷洲依舊不了解,甚至有朋友認為鴨脷洲仍然是坐船到的離島,或如打鼓嶺般。看一看南港島綫站名,海洋公園站和海怡半島站都以人為建築命名,「正如大角咀都不知為何叫奧運站,或許受樓盤影響。」張嘉麟無奈道。

南港島綫耗資152億港元,並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MTR Facebook)

亂命名影響社區認知

張嘉麟認為車站的命名要根據地理位置,歷史考據,其次是服務的社區,別無他法才考慮地標和道路,他慨嘆:「以前九廣鐵路會做咨詢, 現在卻沒有統一和透明的車站命名標準,一時用地標,一時用道路 。」港鐵站名字引起過各種爭議,土瓜灣站、何文田站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區區一個車站名,有人執着如對族譜一筆一劃都不可錯,只因車站名變成我們對地方、社區的認知,「人為建構物(車站)並不能代表土地的地名,其實一直影響我哋社區身份和價值認同。」張嘉麟補充。

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荔枝角站其實在長沙灣,造成荔枝角公園在美孚站、長沙灣政府合署在深水埗站、深水埗運動場在長沙灣站。研究研究城市,交通歷史的林兆榮曾撰文指,「長沙灣站」曾計劃命名為「蘇屋站」,後因距離問題,以旁邊的長沙灣邨命名「長沙灣站」。而位處長沙灣的荔枝角站,因早有「長沙灣站」一名,以荔枝角道作站名。至於美孚站是又因有荔枝角站,通車時名為荔灣站,1985年改名為美孚站。張嘉麟則認為「荔枝角站」可叫「蝴蝶谷站」。

認識一個社區,由港鐵站名開始?(MTR Facebook)

成功爭取「老龍坑」重現

當香港人習慣以車站名當地名,名字承載的地理、歷史、文化或許因而被遺忘。張嘉麟樂觀地相信:「大家肯叫,其實沒有嘢可以阻到你,是心態上的問題,如『老龍坑』一名在近幾年推廣後,現已經重新在郵政局網頁出現,承受性又增加了。 地名的生命力其實就是源自大家。」

而你,又知不知道自己其實住緊邊度?


参考資料:
林兆榮:點解長沙灣廣場喺荔枝角?淺談站名與地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