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無家者5年增七成至逾1500人 疫情影響3成人失原有露宿地點

撰文:郭曉晴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令經濟轉差、失業率高企,本港露宿者人數上升。根據中文大學尤努斯社會事業中心聯同6個社福機構進行的「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2021」,現時全港有至少1532名無家者,與五年前比較,女性及首次露宿的佔比明顯上升。他們正面對甚麼情況?

疫情期間露宿人數增加,是次調查估計全港有1532名無家者,其中983人為露宿者,549人居於非政府機構宿舍或疫情後獲資助居於賓館。其中,是次受訪者中共有114名女性,女性無家者佔比由7.5%升至16%。

被訪無家者的露宿時間中位數是1年半個月,約3成人露宿少於半年,2成人露宿半年至2年,當中特別有2.9%表示過往從未露宿。報告指出,可見疫情後出現大量新加入露宿行列的無家者,而他們的露宿原因主要是租金太貴及失業而無法負擔住所。

2019年政府部門驅趕深水埗通洲街公園露宿者並清走家當,無家者入稟並最終於今年3月底判處勝訴,每人獲賠償100元。調查指出約3成露宿者曾經歷政府部門相似的對待,包括驅趕、洗地或灑臭粉、沒收個人財物等。

其次,疫情前部分露宿者多於24小時快餐店留宿,在防疫措施下,餐廳長時間暫停堂食,露宿者因而失去居所,調查顯示超過2成受訪者過去露宿地點因政府部門或疫情關閉。

另外,社會福利署每年亦有統計全港露宿者人數,與疫情前比較,2020/21年度露宿者人數較2011/12年度增2倍,同時由政府資助或非政府機構自負盈虧的宿舍宿位則維持約640個,近年未見明顯增加,資助宿位於5年間由222增至228個。

是次調查約一半人表示是首次露宿,其餘一半人過往曾上樓居住。被問及未能脫離露宿生活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不穩定或沒有工作、私人房屋租金貴和收入太低,共佔約55%,導致受訪者上樓居住後「再露宿」。

不同團體多次爭取政府增加資助宿位並延長宿舍住宿期,由於現時政府限制露宿者住宿期一般為半年,報告指,露宿者未能負擔私人巿場租金及工作不穩定,加上露宿成因牽涉身體或精神健康、成癮、人際關係等多個問題,並非半年時間可以處理,建議延長至2年,並制定完善的「無家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