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女導演談職場性別不均 嘆都市生活難覓幸福:太多選擇的聲音

撰文:朱加曦
出版:更新:

100種女生|曾經腦海不時浮現一個想法,為何最著名的廚師或藝術家等職業,都是男生居多?不過近年來,好像出現些微變化,有女性導演獲殊榮;也有以女性為題材的電影票房大賣。而坐在眼前方的內蒙古女導演喬思雪,則憑首次自編自導的電影《臍帶》,入選第3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亞洲未來」單元,收穫不少口碑。對於女導演被看低,她頓時反駁,「這些人還留在舊時代,沒睜眼看現代女性在做甚麼!」

攝影:黃寶瑩

內蒙古女導演喬思雪憑首次自編自導的電影《臍帶》,入選第3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亞洲未來」單元。(黃寶瑩攝)

根據聖地亞歌州立大學的電視和電影女性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最賣座的100部影片中,女性執導作品由16%降至12%。喬思雪表示,這一行男女比例不均是常態,「這事不只在今天發生,已有很長歷史。在各個行業男女比例其實都不太平均。」不過,她都抱有正面心態,指出現時女生讀電影人數反超男生,甚至是出現18比2的情況。

我們或沒法改變行業現狀,能做的是在有機會時儘量去做。每個人都像河流裡的小石,大家都去堆疊造塔才能改變現狀。
《臍帶》導演 喬思雪

女導演展示不一樣的角度

若要與男導演比較,喬思雪認為女生處事手法較溫和,「沒那麼想要將主要事情握在一個人手中,會更願借助大家來完成東西。」她亦表示,女導演會從男導演慣性的角度中,找到些較獨特的想法,就像在電影中,她將照顧母親的責任,交由男性負責,其實也無不可,同時難得地展示出男生也有柔情的一面。

若要與男導演比較,喬思雪認為女生處事手法較溫和。(黃寶瑩攝)

「別覺得女生很多事不能做!」

部分人或過於著重兩性平等,因此特別強調雙方的優劣,不過相對為兩邊設限,喬思雪似乎想要把界線變得模糊,「內心不用特意強調自己的性別和屬性。不要覺得女生很多事不能做,這行沒甚麼能做不能做,只是看你自己個人能力、自己的喜好,還有你能不能堅持把握每個機會。」與其拿性別當借口,喬思雪則勇敢去做,為自己帶來不少可能性。

在法國讀書只想當個局外人?

選擇電影行業工作,由喬思雪的童年說起,因家中不時租光碟看電影,令她發現世界之大,「那時沒有網絡,能看到的世界,都是通過電影,來體驗很多一輩子也沒法體會的角色和情感。當我長大後,有了想表達的慾望,電影好像是個抒發的出口。」她其後修讀法國的電影學院,不是因為祟拜法國導演,而是欣賞國外導演描寫法國文化,喜歡像位局外人般,默默地觀察世界。

他們以異鄉人視覺去看法國文化,跟法國本土風格不一樣,也跟我的身份相像,因我也是個外來者,一直站在世界中心的邊沿,再去觀察。
《臍帶》導演 喬思雪
喬思雪修讀法國的電影學院,不是因為祟拜法國導演,而是欣賞國外導演描寫法國文化,喜歡像位局外人般,默默地觀察世界。(黃寶瑩攝)

內蒙古童年生活

成功女生一般帶強勢氣場,但喬思雪則看來純樸和親切,說話輕柔、慢條斯理,予人柔中帶剛的舒適感覺,在急促的社會中更顯特別。她生於片野草原的內蒙古,重憶童年生活時,面上都掛著笑容,「小時候還沒這麼多高樓,沒有現代化,我們家還住在平房,有很大的院子,離大自然很近。每年夏天降第一場雨後,我們都會起舞,去山上採蘑菇。現在可能很多平房都被推倒,被高樓覆蓋。」

她憶述自己在菜園長大,春天都長滿蔬菜、植物,夏天她則會在園內,與表妹們一起度過,外婆亦會帶她們到河邊嬉水,「因為我們不懂游泳,所以外婆就坐在河裡,像一隻鳥般展開手臂,然後我們都掛在她的手上,在水裡玩耍。」雖然現時變得現代化,很多粗重事都靠機械輔助,大部分人都以車代步,不過在生活方式上,喬思雪認為仍是原始,非常接近自然。

都市與草原的幸福哲學

在繁囂的城市裡,生活有時或令人喘不過氣,而內蒙古的草原,便是喬思雪的庇護所。每當有煩惱,她便會駕車約15分鐘到草原,打開車窗,讓冷空氣進內,「這時飄來紮實的青草和泥土味,對我來說當下就會很幸福、很有安全感。」她認為,最開心的瞬間,就是走進大自然的一刻。

縱工作上常面對訪問,喬思雪仍被一道問題難倒,被問及都市與草原生活的幸福比較,她思考良久後回答,「在城市生活久了,見到的世界越廣闊,越多選擇的聲音,反而很難定義幸福。對牧區生活來說則很簡單,快樂就是今年他們的家人都健康。」

喬思雪認為,最開心的瞬間,就是走進大自然的一刻。(黃寶瑩攝)

曾經叛逆、與母親爭吵

在整個訪問中,喬思雪感覺成熟穩重,不過在青春期時,她也曾叛逆,表示小時候會依賴父母,但成長後開始變成獨立個體,思想上便會矛盾,感到困擾,甚至走上「另一極端」,「與母親之間會毫無顧忌的,把你最不想展現給別人的那一面,在爭吵的過程中爆發。」她當時認為,不需父母的幫助,或心靈上溝通,但後來她都感謝母親一一接納和承受,關係變得更深和緊密。

小時覺得父母像戴上面具,無法看到除了父母以外,他們作為個體時的模樣。當你長大後,你或許會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
《臍帶》導演 喬思雪

與母親的舒適相處模式

現時喬思雪和媽媽都住在同一城市,有各自獨立的生活,每星期則會見面一次,「小時候她對我很多要求,後來反而我要求她,現在對彼此都沒有要求,接受各自原本的樣子,然後陪伴。」她坦言,曾擔心對方有離開的一天,「覺得她是獨屬於我的,會無法接受」,不過後來已經想通,「她是獨立的個體,離開時我會順其自然的接受。特別是寫完《臍帶》後,她的離開只是肉體上的離開,但仍留在我的記憶和情感裡,她打造的東西都還存在。」或因在美好的家庭關係中長大,造就喬思雪寫出一部好作品,讓大家都能反思與家人的相處方式。

《臍帶》將於11月23日隆重獻映。(黃寶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