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女易抑鬱?大齡未婚是現實 教授:發展興趣,請對自己好一點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撰文:謝瑤潔博士(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香港是一個女多男少的社會。據香港特區政府的統計報告顯示,1980年至2015年三十五年間,15歲及以上從未結婚的男性數目上升13.7%,而女性則上升62.4%!單身女性人士大幅增加。
「中女」,是香港社會對踏入中年且並未結婚的女性的一個稱呼。愈來愈多的女性步入「中女」階段,面臨人生中婚姻與生育兩件大事,究竟是向現實低頭退而求其次,還是寧缺勿濫等上半輩子?或者乾脆放棄婚姻這個選項?
無論哪一種,結局都不一定滿意。「婚姻」作為一個社會屬性,絶大多數人要在這個框架下生活,方覺安穩與放心。人畢竟是群居動物,如果不結婚,似乎就是離群索居,與大眾背道而馳。雖然香港社會比較開放和包容,大齡未婚,還是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壓力。現實是,很多「三高」(高學歷,高顏值,高收入)的女性,人到中年還是未能進入婚姻殿堂。
那麼長時間的單身的狀態,就有可能遇到一些實際的健康問題。精神上,可能有時會感到孤獨,無人傾訴,對很多事物提不起興趣;身體上,睡眠質量下降、脫髮、體重增加、皮膚老化等等。筆者想談談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如何保持身心的健康。
我有一個朋友,是香港一所高校的副教授。工作認真負責,對待周圍的人謙遜有禮,大家都覺得她非常好。因為已是永久職位,我們都羡慕她在三十多歲的年紀就捧到了「鐵飯碗」,毋需為失去工作擔憂。按理說她的生活應該比較舒適與順心了。
然而一次約她出來吃飯,她忽然說到自己曾經一個星期沒有下床(她一個人住自置的房子),就是躺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做。我聽到真的很震驚,原本以為她會忙碌到呆在家裏的時間都很少,卻能一個星期呆在自己的房子裏,不與人聯繫。這是明顯的抑鬱傾向特徵了。小心翼翼地問她為何如此,她說沒有特別的原因。所幸她意識到自己這種不正常的狀態,後來調整過來了。
我覺得這不是特例,不知道很多其他一樣社交面窄,工作性質比較單一的單身大齡女性們,是否會有同樣的經歷呢?女性們要提高警惕,防止自己出現這種臨近抑鬱的邊緣狀態。去年理工大學一助理女教授因產後抑鬱在辦公室自殺的事件,讓人扼腕嘆息之餘,不免也給社會敲響了警鐘。
那麼防止抑鬱,防止孤獨感,一個好的辦法是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胡適先生說:
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
這話是他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說的,但我覺得對任何年齡階段都合適:「職業不容易適合我們的性情,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
丘吉爾在《Hobbies》裏說道:
要想感到真正快樂和安全,一個人至少應有兩三種愛好,而且這些愛好都要比較實際。
愛好沒有高低之分,有一個能讓自己全情投入,感到喜悅的愛好,無論這個愛好是聽歌、讀書、畫畫,還是占星、烹飪、逛街,只要能讓自己感到開心和放鬆,並且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就是適合自己的。
最近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做了一項研究發現,經常觀看演出對健康、快樂、幸福的感覺有積極影響,甚至能夠延長壽命。所以,有一個興趣愛好,不但讓平日的生活變得充實,而且自己也沒功夫留意衰老,這是保持年輕的一個秘訣呢。
另一方面,人到中年,就有很大機會出現一些常見的健康問題。比如失眠、脫髮、內分泌失調、皮膚變差、肥胖等等。如果不提早預防,身體變差彷彿雪上加霜,會讓自己對生活感到束手無策甚至失望。
香港女性的人均預期壽命已是世界No.1,達到87歲。中年加上老年的時光有50年或更長。這麼長的時間,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讓自己以良好的狀態進入老年。現代都市的疾病大多是慢性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罪魁禍首。這些包括晚睡,三餐不定時,飲酒過量,少運動,久坐等。如果自己有以上任何一個症狀,不妨諮詢健康專家,給自己定一個糾正計劃,循序漸進改正,讓自己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
最後,良好的心態是根本。實際上每個人對婚姻的態度不一樣。如果你是堅定的不婚族,那這根本不是個問題,自由自在過自己的生活就好。如果想要結婚,就清楚自己當下的狀態,調整好心態,積極努力地去尋找。總之讓自己每天都過得愉快,保持心理生理均健康的狀態。說來說去,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呢。把自己過好,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的貢獻。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中女,請對自己好一點!」】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