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又如何】從痛心到釋懷 5套電影陪你走過失戀5個階段

【失戀又如何】從痛心到釋懷 5套電影陪你走過失戀5個階段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研究顯示,失戀後你只要三個月就會好一點。」看到這些我就不解。以科學來解說愛情,太不解溫柔了。來點煽情的,「別哭,會好起來的。」前面再叫你「親愛的」,不但「毛管戙」,還提示了接下來的都是廢話。我想了很久,怎樣的文字才能安慰你?還是像個老朋友般說些真心話好。不是研究顯示,完全根據我個人經驗,失戀分為五階段。捱過了你就會好,跟我一樣。

(《29+1》劇照)
(《29+1》劇照)

五個階段分別為「失去、寂寞、忘記、重新振作和釋懷。」我從頭跟你說起。剛開始的時候,我身邊的人滿口都是:「不要」。例如:「不要想他」,「不要找他」和「不要哭了」。或許我當時耳背,一句都聽不進去。我腦內只有一個「不如」,就是「不如只做令自己舒服的事。」例如,睡不著的時候就別睡,乾脆徹夜看戲。我就是由看戲開始的,或許你都可以。以下整理的電影,有些陪我走過了那些孤獨的晚上,希望它們也能多少給你一點安慰。

1. 當失去一切後,你找回自己:29+1

(《29+1》劇照)

先來點輕鬆的。《29+1》是由舞台劇改編的電影,故事講述女主角林若君和黃天樂兩個截然不同的女生,在快要踏入三十歲時面臨重大改變。主題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生離死別。林若君是事業型女生,有拍拖多年的男朋友,卻在三十歲這關口掉失所有。父親因病離世,男友不忠,她決定面對現實。她辭掉工作,與男友分手,才發現自己生活空蕩蕩的。林若君搬到黃天樂的家後,透過她的自傳式日記認識她。黃天樂是個樂天知命的女生,雖然生活平淡,但她卻用心感受所有,她是自己人生的主人。電影主角由兩人飾演,舞台劇卻是一人的獨腳戲,說的是你有選擇:你可以是林若君,也可以是黃天樂。林若君好像擁有一切,卻掉失了最重要的自己; 黃天樂一無所有,卻可隨心所欲。我最喜歡的是結局,兩位主角都沒有「白馬王子」來拯救。千思萬縷,可以靠自己來整理。

雖然有很多事不能改變,但最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看待這件事!
《29+1》

失戀的第一個階段是「失去」。總是無可避免地放大失去的東西,所有都好像不斷提示:你失戀了。例如不再響個不停的電話,百無聊賴的假期,和睡不著的晚上。可是,這樣的「失重」狀態也好讓你重新找回自己生活的重心。例如,我沒有再想他要甚麼,而是我要甚麼。

2. 不能排解的寂寞: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

(《迷失東京》劇照)

《迷失東京》的編劇蘇菲亞・柯波拉藉著這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是部經典作品。故事雖然簡單,說到婚姻和文化差異,但我覺得最主要還是說「寂寞」。故事講述男主角鮑伯到日本拍廣告,在日本的酒店遇到陪老公出差的夏洛特。他們擦出愛火花,後來鮑伯離開,夏洛特丈夫回日本,大家的生活便回到原點,就似“What happened in Japan, stay in Japan.” 可是,留下的刻骨銘心卻怎都不能排解。他們回到熟悉的人身邊,就不寂寞了嗎?有次聽朋友說起,才知道戲名“Lost in Translation”前還有一句,就是“What is poetry”,大概意思是「詩意,就是翻譯時掉失的」。因此我認為另一個戲名,「愛情,不用翻譯。」更貼題。就如有些愛意,怎樣都不能傳達,任何話句和動作都不得精準。

The more you know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want, the less you let things upset you(你愈清楚自己和你想要的,就愈少事可以令你傷心。)
《Lost in Translation》

第二個階段是「寂寞」。我覺得這階段挺煎熬的,是最跟自己過不去時候。寂寞不是因為自己一人,而是他不明白你。腦海裏充斥著「十萬個為甚麼」,但沒有一個問題有解答。怎樣排解?你只要嘗試接受一件事,就是有些事情沒有答案,就如無疾而終也是一個結局。

3. 不如相忘於江湖:無痛失戀(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無痛失戀》劇照)

《無痛失戀》,一聽戲名,十分吸引。男女主角縱然相戀,卻忍受不了對方的缺點。女主角克蕾婷忍受不了欲斷難斷的關係,跑到洗腦公司,清除有關男主角喬爾的記憶。喬爾氣忿之下,也要清洗記憶,卻在「回憶走馬燈」中與克蕾婷重遊舊地時發現自己還深愛著她,便在記憶裏帶着女主角進行大逃亡。最後,他們意外地聽到對方的坦白和指責,縱是傷心,也不想再忘記。

Too many guys think I complete them, or I'm gonna make them alive...... Don't assign me yours. (很多男生覺得我是他們的另一半,又或是我令他們感到活著……我不是任何人的東西。)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第三個階段是「忘記」。不再氣忿了,便開始憶苦思甜。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走到哪都想到過去,乾脆忘掉了比較輕鬆。可是,像是克蕾婷和喬爾一樣,忘掉一切後,”It all doesn’t make sense” (一切都摸不著頭腦),她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無論如何,你都不能否定大家曾經「相濡以沫」,沒有過去是白費的,一定要相信那些日子總有意義。現在回想起,那些日子只剩零散的片段,卻一點都不痛了。

4. 重新振作:心跳500天(500 Days of Summer )

《心跳500天》故事簡單平實,所以有共嗚。電影是男主角湯和女主角夏(Summer)由一見鍾情到分手的500天戀愛日誌。湯一心以為夏是他的唯一,即使他們拍拖,但夏怎樣都不肯承認湯為他的男朋友,因為她不相信愛情。最後,夏對湯熱情減退,最後更跟別人結婚。湯所信仰的愛情被夏摧毀,夏卻在他人身上找到了她一直不相信的。就如美國一個六字故事:“ He met his soulmate, she didn’t.” 湯最後重新振作,放手不再糾纏,故事到第500天,湯遇到秋(Autumn)。電影的最後一幕是日誌重新計算。

People change. Feelings change. It doesn’t mean that the love once shared wasn’t true or real. It simply means that sometimes when people grow, they grow apart. (人會變。感覺會變。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愛不曾存在;只是有時當我們成長時,我們會往不同方向走。)
《500 Days of Summer》

第四個階段是「重新振作」。每個人都是自己回憶的奴隸,每每都會把失去過份放大。我曾經也像湯一般,認為他是唯一,甚至覺得我的快樂是與他掛勾的。直到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令人快樂的人是你,你跟誰都可以快樂。」快樂是向內找尋的。 重新振作不一定要隨便找個陌生人認同,而是對未來抱持著開放的態度。畢竟,失去所有後,你擁有是無限的可能。現在我比以前快樂多了。有時候,不是你所信仰的不存在,只是不是他。

5. 釋懷,感謝經歷,讓你不平庸: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名媛教育》劇照)

《名媛教育》,又譯作《少女失樂園》,講述品學兼優的高中生珍妮,遇上老練的騙子大衛。珍妮總是憤世嫉俗,深信青春是要揮霍的,而不是花在沈悶的書本上,她於是愛上了世故又風趣的大衛。珍妮為大衛放棄考入牛津,同遊巴黎,甚至把第一次給了他。直到大衛向她求婚,她才發現大衛已經結了婚,想她做情婦。珍妮想重返校園,卻遭到拒絕。最後她只好向老師求助,重讀一年後,她考上牛津大學。我很喜歡的一幕是珍妮與其他大學生一起到巴黎,她卻裝作第一次遊覽般興奮,就如阿當和夏娃禁不住引誘,偷嘗禁果,丟失了樂園,而她也丟失了最初的純真。珍妮最後自嘲道:“I feel old, but not very wise.”(我覺得我老練了,卻不是十分聰明。)

I feel old, but not very wise.(我覺得我老練了,卻不是十分聰明。)
《An Education》

第五個階段是「釋懷」。沒錯,這的確是放在「重新出發」後。因為釋懷需要的時間和心力實在太多了。戲中的“Education”是「教育」,也是「教訓」。牛津也好,巴黎也好,兩者同樣能使人成長。若你可以釋懷,回望可以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就當上了一課。經歷可以沈澱成睿智,就如鑽石也要經打磨才會閃是發光。

電影總會有完美結局,交代一切你需要知道的,現實卻不。有些問題我們要自己解答,有些則不應執著。失戀不見得一定要上演悲劇戲碼,那「起承轉合」可以是:「你失去所有,卻找到自己。寂寞確是難耐,但跟錯的人一起更是寂寞,於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忘記。及後夏末秋至,不再糾纏,重新出發,最後就是釋懷。」這些我都走過了,無穿無爛,相信你也一定可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