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音介紹|發掘電音由音樂廠牌開始
近期音樂界最大的新聞,便是TikTok與環球音樂集團就歌曲授權的談判未能達成共識,雙方將終止合作關係,環球旗下歌手例如Taylor Swift、Ariana Grande和The Weeknd等人的歌曲將全數從TikTok下架。TikTok對現今流行音樂的影響毋庸置疑,上年與Tiesto進行訪問時,他亦驚訝雖然自己與樂迷的年紀相差甚遠,但他的音樂卻因TikTok的流行而打進年輕人市場,令他不至於被淘汰。電子音樂人受惠於TikTok的例子不絕於此,另一方面,唱片公司或音樂廠牌在電子音樂世界中同樣扮演重要角色,而電子音樂廠牌的運作模式既有與流行音樂相同之處,亦有另一種生態。當你了解過後,相信會大大拓闊你的音樂庫。
傳統的流行音樂廠牌
環球、華納、Sony貴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擁有很大的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熟知香港流行音樂的樂迷對它們絕不感到陌生。以香港為例,大部份知名流行歌手均隸屬於三大唱片公司。其運作模式主要是與歌手簽訂合約,為他們提供資源製作音樂和MV推出市場,歌手是屬於唱片公司資產的一部份。
然而,近年獨立音樂人紛紛崛起,受歡迎程度直逼甚至超越大公司旗下歌手,更有傳聞指大公司會對成功獨立音樂人進行個案研究,希望找出成功法則繼而套用到自家歌手上。雖然本地大型唱片公司的影響力以及受歡迎程度有下降跡象,但豐富的資源仍然是它們最大的優勢。
而香港傳統唱片公司過往的行銷重點不在公司的個性或音樂風格,而是歌手。唱片公司不太在意你是否知道哪些歌手屬於它們,只要「樂迷賣賬,歌手得獎」,唱片公司便心滿意足。說白了,香港的唱片公司在音樂上沒有明顯的風格差異,可能直至今天你也沒有深究你喜歡的歌手來自哪間公司,因為樂迷喜歡的是歌手、音樂,而不是一間公司。
電子音樂廠牌以歌為本的模式
而在電子音樂的世界,合約形式除了上文提及的以人為本,更流行以歌為本。音樂人並不完全被收歸單一唱片公司旗下,而是只將音樂售予音樂廠牌進行發行和宣傳等。因此不難發現同一個音樂人的歌曲,會出現在不同音樂廠牌之下。對音樂人而言,一方面可以保持音樂製作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可以按歌曲風格選擇適合的電子音樂廠牌。
舉個例子,荷蘭電子音樂人Maurtis Westveen自2022年改以Mau P身份推出歌曲,風格以Tech House為主,包括多首大熱作品《Drugs From Amsterdam》和《Your Mind Is Dirty》等。然而在2023年Mau P與Kevin de Vries合作的單曲《Metro》則在Afterlife Recordings推出,這間在早前的專欄介紹過、近年風靡全球的音樂廠牌專注於Melodic Techno風格,因此可以聽到《Metro》的音樂風格明顯有別於Mau P的其他歌曲。
對音樂廠牌而言,由於電子音樂類型眾多,它們都會專注物色和發佈某些類型的音樂人和歌曲,在龐大的電音市場確立自己的風格和定位。例如以往提到美式Dubstep,一般會提到Disciple和Never Say Die這兩個經典廠牌。後來英國電子音樂人Chime推崇Colour Bass,在重型Dubstep和Melodic Dubstep之間尋找Dubstep的可能性,造就音樂廠牌Rushdown的誕生。若然樂迷想尋找Colour Bass音樂,便要到Rushdown。
這種以音樂廠牌作主導的模式其實已運作多年。在學習打碟的初期,我曾經向一位Techno DJ前輩請教尋找音樂的途徑,他分享說習慣從音樂廠牌入手,尤其在網絡興起前,這是DJ發掘音樂的主要方式。音樂廠牌扮演Curator的角色,廠牌透過音樂確立風格,吸引感興趣的DJ。
House音樂廠牌老大哥Defected
House音樂作為現今電子音樂的「老大哥」,其製作人、DJ、歌曲和音樂廠牌數量極多。云云House音樂廠牌當中,其中一間歷史悠久、屹立至今超過20年的便是英國House廠牌Defected。1999年音樂廠牌AM:PM被環球音樂集團收購後,當時任職A&R的Simon Dunmore便毅然辭職創立自家品牌Defected。
多年來他憑著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眼光簽下不少出色House音樂人的作品,早年的有Bob Sinclar在2000年的《I feel for you》,近年的有2018年Camelphat和Elderbrook的《Cola》以及2019年Endor的《Pump It Up》。John Summit在成為今天的電子音樂新星前,他在Defected發佈的《La Danza》已助他得到早期關注。直至今天,Defected仍然是DJ 在尋找House音樂時絕不錯過的廠牌。在大型線上DJ平台Beatport上,Defected均打進2023年最高銷售及最高串流量音樂廠牌的頭十位。
音樂廠牌為DJ供應各種各樣的電子音樂,而DJ這個職業本身亦是一個Curator,為每個場合、派對挑選最合適的音樂,融合不同廠牌、音樂人的歌曲創造屬於自己的DJ Set。在網絡盛行的年代,DJ甚至會在SoundCloud等平台發掘新晉音樂人的歌曲,久而久之不少DJ都創立自己的廠牌,簽下由他們一手發掘的音樂人,同時為他們提供曝光機會。
電子音樂廠牌的明星效應
現時不少國際知名DJ都擁有自家廠牌,匯集與他們風格相近的歌曲。其中歷史較悠久的有荷蘭知名Trance DJ Armin van Buuren與友人在2003年創立的Armada Music,由本命的Trance到House都囊括其中;明星級DJ Martin Garrix在2016年亦創立Stmpd Rcrds,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營運廠牌,令廠牌旗下的音樂人得到關注。能夠在他們的廠牌下發佈音樂,有如得到他們認可的象徵含義。
多年發展下來,很多音樂廠牌已演變成音樂品牌。除了發行音樂,它們漸漸以品牌名義開拓更多業務,透過線上電台、現場音樂會等進一步推廣旗下音樂人及音樂。上文提及的Afterlife Records便是其中一個成功例子,它發行的Melodic Techno已形成一種鮮明風格,加上配合華麗影像及燈光的線下音樂會,令Afterlife這個品牌成為一種專屬體驗。
近年另一急速成長的音樂廠牌,便是John Summit創立的Experts Only。他在2022年創立Off The Grid,後來因商標問題在2023年將廠牌易名為Experts Only,然而事件無阻John Summit及其廠牌的發展。雖然廠牌的歌曲發佈數量未算多,但憑著John Summit在2023年之勢,使他足以帶著Experts Only這個品牌在各地舉辦音樂會,令Experts Only同樣躋身Beatport 2023年最高銷售及最高串流量音樂廠牌的頭十位,是受惠於明星效應的成功音樂廠牌例子。
香港電子音樂廠牌
放眼香港的電子音樂圈,由Mr. Ho和Luca Lozano創立的Klasse Wrecks已有超過10年歷史,實屬本地電子音樂廠牌的前輩。Klasse Wrecks持續發佈各種非EDM的電子音樂,能讓你找到很多有趣的電子音樂。另一本地廠牌Neoncity Records是知名的Future Funk音樂廠牌,更是全球第一家正式發行Future Funk卡式帶和黑膠的廠牌,由音樂人Davy創立,至今與世界各地Future Funk音樂人例如NightTempo和Macross 82-99聯乘,近年亦與本地歌手力臻合作並推出專輯《Legend 1980》。
本地亦不乏新晉電子音樂廠牌,由兩位年輕電子音樂愛好者Hayden及Eric於疫情創立的Anovva Records,由最初發佈線上DJ Set開始,發展至2023年為本地電子音樂人例如WEJJPLAY、Sunny Sydup提供發佈平台。蘭桂坊夜店Boomerang亦於2023年推出自家廠牌Distinct Record,發掘並發行國際電子音樂人的作品,風格更貼近主流電子音樂市場。
從追隨音樂人到音樂廠牌
在尋找電子音樂的過程中,想必大家都經歷過類似的步伐:最初因一首歌而喜歡上一位DJ或製作人,繼而把他歷來的歌曲都找來聽一遍;接著由喜歡一位製作人的音樂,發展到喜歡整個音樂類型,尋找風格類近的製作人;再進一步,音樂廠牌帶你進入更大的音樂世界,助你找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歌曲,成為你音樂品味的依歸。
電子音樂市場的競爭日益巨大,樂迷終將成為受益者。透過網絡上的豐富資源,助你進入未知的電子音樂世界。這正是此每月專欄誕生的初衷。